汉产蔬菜有了电子身份证,扫码可知产地、种植日期、农药残留检测情况

长江网 2020-06-11 16:22

长江网6月11日讯 近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超市果蔬区看到,来买菜的宋女士拿起一包大白菜秧,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大白菜秧的各种信息就出现在手机上。从6月8日开始,东西湖区四家合作社生产的大白菜秧、叶用莴苣等蔬菜成为第一批使用 “一证一码”(合格证、二维码)的农产品,让市民选购时更放心。

东西湖区汇春名优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强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武汉西部红星大队生态农业基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开具带追溯二维码的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这是武汉市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又一创新。

消费者扫描蔬菜外包装合格证上的二维码后,即可获得产品的名称、生产者、产地、种植面积、种植日期、肥料农药使用情况、产品采收情况、农药残留检测情况、产地情况简介等信息,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在超市选购菜品的宋女士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夏季买叶菜,担心农药残留,有了这个追溯码,买起来就放心多了。

据悉,2019年末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武汉市积极探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与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有机结合,在追溯系统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模块,运用现有条码打印机和热敏纸,打印并出具带追溯二维码的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合格证使得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身份透明,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追溯到底。

下一步,武汉市将结合试行工作实际,进一步优化完善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有关格式和内容,不断扩大试行范围,力争试出“武汉经验”,助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潘璐 通讯员陈林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