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苏南向陈尚明(右)转交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的文件
□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倩 通讯员 童光辉 林鹏
您老好精神啊,英雄气概犹存!”
“老了,不敌当年了。你父亲可好?”
“父亲卧病在床,实在不能来。只好我来代劳了。”……
6月2日,在襄阳市谷城县,年过花甲的姚苏南,和92岁的陈尚明拥抱在一起。这次见面,陈老等了70年。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当年的老战友,但见到老战友的儿子,老英雄也十分开心。
70年前他参加解放海南战役
故事还要从70年前的一座小岛说起。这座小岛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北郊,叫白沙门岛。70年前,这里爆发了解放海南战役中最激烈、也是最悲壮的一场战斗。
陈尚明是这场战斗中幸存的少数老兵之一。
1950年3月31日晚,解放军参战部队用木船抢渡琼州海峡,在漆黑的海上同敌人的战舰激烈交战后迷失方向,陈尚明所在的先锋营共300多人登陆白沙门岛。这次出其不意的登陆,使敌人大为震惊,以为解放军有截断琼文公路和海榆公路、攻打海口之势,海口的敌人陷入一片惊慌和混乱之中。随即,惨烈的战斗爆发了。
敌人的军舰从海上炮轰,敌人的飞机从天上轰炸、扫射,对岸的炮兵也在狂轰滥炸。
白沙门岛地势平坦,守岛的指战员们没有工事可依托,没有地形地物可利用,只能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当作掩体,躲避敌人的炮弹和炸弹,与敌人作战。没有弹药补充,他们就从被打倒在阵地前的敌人身上搜集;没有饭吃,就嚼生米;没有水喝,就吸吮野草汁。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十次冲锋,有几次甚至是靠拼刺刀才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我军也伤亡过半。
完成任务后,幸存的少数官兵分两路突围:一路由8连连长冯开珠带着20余人,夺取了敌人的一条医疗船,在夜色的掩护下从海上突围;另一路由副营长王金昌带着11人从陆上突围,途中2人牺牲,9人突围成功。
上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由于缺乏印证材料,误以为在这场战斗中,参战官兵全部牺牲,于是将所有战士的姓名都雕刻在了金牛岭烈士陵园的阵亡烈士纪念碑上,陈尚明的名字也在其中。后经海南省多方印证,终于证明,陈尚明等老兵是“活着的烈士”。
这些经历,陈尚明一直没有宣扬过,知道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2019年,谷城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一大批退役军人深受鼓舞,纷纷站出来讲述曾经的峥嵘岁月。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这才跃然纸上,见诸报端,陈尚明就是其一。
进入2020年,他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篇章。
战友的心愿由儿子帮忙完成
今年初,当姚苏南在网上偶然看到“活着的烈士”陈尚明参加过海南岛战役,而且是白沙门战斗时,他非常兴奋,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姚慕涛。
96岁的姚慕涛,是原武汉军区退休干部。他同样参加了海南岛战役。巧的是,他和陈尚明当年都是解放军原43军127师379团战士。
在姚苏南整理的父亲的回忆文章里,记录着这样的文字:“……此时,船队的右边,也就是我团三营的方向,激战犹酣,半边天都被打红了。之后才知道,三营的方向正是海口敌人出击的主要方向。此时,敌舰倾巢出动,三艘左右的敌舰向三营发起攻击。三营在团组织股长秦道生、副营长王金昌指挥下,与敌兵舰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打垮敌兵舰进攻、追逐敌舰过程中,八连、九连及三机炮连、381团警卫连的部分兵力误登上白沙门岛。该岛距海口约五公里,是四面环海的孤岛。此举引起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的惊慌,他马上调集部队对我登上白沙门的部队发起了反击。我登上白沙门岛的部队,四月一日白天,抗击了敌人三个团及数架飞机、数艘敌舰的兵力、火力的突击。晚上组织突围,八连长冯开珠抢了一条船,带领20多人成功突围回到海北。三营副营长王金昌带领几个人亦突围成功。其他未能突围的同志坚持了二天的战斗,最后都血洒疆场,壮烈牺牲……”
卧病在床的姚慕涛,没想到还有活着的战友,而且是湖北老乡。儿子带来的消息,让他既感慨又激动:“一定要见一见老战友,一定!”
为帮父亲圆梦,姚苏南通过谷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辗转联系上陈尚明,转达了父亲想和老战友见一面的想法。
“老战友,我也想见你!”得知姚慕涛的情况,陈尚明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由于两位老人都出行不便,姚慕涛决定,由儿子代替自己前往谷城。
姚苏南一见到陈尚明,就与他拥抱在一起,并转达了父亲的问候。陈尚明身穿退役服装,胸前佩戴着党徽和军功章,看起来状态不错。
姚苏南打开手机,翻出父亲的照片,给陈尚明观看。
“379团是第二批抢渡部队,他在二营,我在三营……”陈尚明兴奋地说。他一时记不起姚慕涛的名字,但他们都上了解放海南的战场,就是亲密无间的生死兄弟。
姚苏南接过话茬:“您老所在的部队上了白沙门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惨烈啊!能活着突围就是奇迹。”陈尚明回忆。当时他身上中枪,至今还有伤疤。
五次荣立大功主动当回农民
姚苏南倾听着陈尚明的讲述,不时点头回应。之后,他拿出一份文件递给陈尚明,文件的签发单位是海南省渡海作战史研究会。这也是他谷城之行的另一个目的。
“历史会记住你们这些英雄的。我们正在全国各地收集整理海南战役的史料。”姚苏南介绍。作为研究会理事,他几乎寻遍了整个中国,尽最大努力挖掘更加详实的内容。
“如果没有白沙门战斗牵制敌军,我军主力部队登陆海南岛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姚苏南说。在整个解放海南战役中,白沙门岛之战是最悲壮、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寻找这场战斗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抢救性发掘”。
此前,姚苏南研究了很多史料、走访了很多老人,但一直没有找到亲历白沙门岛之战并从海上成功突围的幸存者。如今,陈尚明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让姚苏南如释重负。
“没有亲历者的回忆,我整理的素材就不完善,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陈老英雄讲述的细节,我之前闻所未闻,感人至深。”姚苏南表示。他要把白沙门岛之战的历史资料重新整理、归档,让其更加真实可信。
至今,陈尚明还收藏着自己获得的一些荣誉证书,如在海南岛渡海战役中被授予战斗英雄的嘉奖令。他还参加了当时的中南军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
据统计,陈尚明在部队5次荣立大功。但退伍复员时,他放弃了政府安置的工作,选择回老家当农民,有困难从不向当地政府伸手。
“父亲常常告诫我们,新中国来之不易,是革命战士流血牺牲换来的,一定要听党的话、感党的恩,为下一代做好榜样。”陈尚明的儿子陈海生告诉记者。
如今,陈尚明一家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临走时,姚苏南给陈尚明留下电话,说:“常联系,有什么需求尽管开口,能帮的一定办到。”
挥手惜别,英雄笑脸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