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让许多人生活陷入困境。随着城市秩序走上正轨,很多人开始积极自救。三镇街头,摆摊设点的人多了起来,大家售卖日常百货,既为自己创收,也方便了广大市民。这是城市烟火,盎然生机。图为市民在汉阳蜜城小区门口摆摊。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孝斌摄
汉口江汉一路
武昌杨园
江岸百步亭 汉口江汉一路 汉阳蜜城小 美女摆摊卖冰粉
□楚天都市报记者 张皓 刘毅 刘孝斌
编者按
6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近期,中央文明办明确,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前不久,成都、郑州、长沙、西安、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提出放开地摊经济,有的已经付诸行动。
武汉,在千万人口完成核酸检测后,疫情防控赢来新局面。加快疫后重振,努力恢复经济生活秩序,成为紧迫的民生议题。
本报为此推出《地摊经济 城市烟火》重磅报道,关注武汉“地摊经济”现状。
近期,当你走过武汉三镇街头,是否发现,各种各样的路边摊,比往日多了起来。
是的,疫情,让一部分人失去了生活的来源。正因如此,国家明确提出保民生,留住“马路市场”的烟火气,方便群众生活,同时带动消费和就业。
楚天都市报多路记者探访了三镇街头的多位摆摊人,讲述普通老百姓谋生自救的故事。
江岸
酒店经理复工前上街练摊
5月30日上午10时,在江岸区百步亭一家菜市场附近,44岁的王女士正准备收起鞋摊,因为10时以后客流明显减少。
王女士原本是一家酒店餐厅的经理,月入6000元,手下管着几十名员工。如今酒店停业,她和丈夫都几个月没有收入了。酒店可能要到8月才能重新营业,她是个坐不住的人,4月份就出来摆摊了。她只卖塑料拖鞋,货是从妹妹店里拿的,卖出去再付货款,基本无风险。每天早晚练摊两次,赚的一点钱,够过生活。
“我这都是正牌鞋子。”王女士说,同样的鞋子超市卖价比她高。总有识货的顾客,有个女生买了6双鞋,回家查了价格发现比网上还便宜,回头来又买了4双。
在王女士隔壁,59岁的芦阿姨主要顾客都是老年人。袜子、布鞋等都是从汉正街进的货。一辆电动车、几个大箱子就是全部家当。
芦阿姨原本在一家小餐馆做洗碗工,一个月2000多元,因为疫情失业。天气好时,她就骑电动车外出摆摊,此前已经换过三四个地方了,每天能赚点买菜的钱。
上午10时30分,王女士和芦阿姨一边和另外两个摊主聊着天,一边把货收好,离场前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
“听说国家现在鼓励摆摊,不知道啥时武汉也能放开。”摊主们说,希望武汉也准许他们摆摊,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江汉
手机配件店老板关店做贴膜
明亮的路灯下,汉口前进五路水塔一带,热闹非凡。这里的水塔美食街,各种食物的香气四处飘散,吸引着吃货们前来一饱口福。
5月30日晚8时许,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这里时,城管部门还有人在巡查。在附近一条叫江汉一路和三新横街的小街里,有市民在路边摆摊,有卖衣服的、手机贴膜的、卖小吃的。
一辆手推车,一块牌子写着“海南椰子10元一个、18元两个”,这是32岁孝感人张志敏的摊位。
“我在白沙洲大市场做货物运送,去年一天挣500多元,现在一天只有200多元收入。”张志敏说,孩子才5岁,房贷每月还款6000多元,压力大,听说水塔一带夜市热闹,所以从5月26日晚上开始,每天下班后先不回汉阳的家,直接到江汉一路靠近前进五路的地方摆摊卖椰子。
张志敏介绍,前进五路城管比较严格,他带了垃圾袋,有垃圾会装进袋子带走。
28岁的常先生从4月10日晚上起,就在这里摆摊给手机贴膜。他是华中科技大学成教本科毕业生,在深圳做过工程师,2017年回武汉,在和平大道开手机维修店。“今年店里两个多月没开门,房东不减免房租,我就关了店。”常先生说。
“建议在适当区域划定摆摊位置和行业,也可适当收取卫生管理费。”常先生认为,地摊可以摆,但要有序,更需要讲文明。由于城管部门管理较严,他一般晚上9时之后才出摊,11时半左右收摊,每晚的收入约200元。
记者在现场发现,等城管人员离开后,在路边摆摊的人逐渐增多,不少美食店将桌椅摆到路边,食客坐在街面品尝美食。
洪山
离职幼师街头直播卖饰品
“柚子”和“怪味豆”分别来自孝感和黄冈,前年两人从武汉一所大学毕业,进入同一家幼教机构当幼师,如今离职摆起了地摊。
5月30日傍晚,两人来到洪山南湖一座商场旁,支起摊,摆好货,亮起灯,只等生意开张。
周末街上人比较多,时不时有年轻的女顾客停下脚步,仔细挑选耳环和发带,讨价还价。
“怪味豆”说,原来她们上班每月至少有4000元钱,但现在幼教机构无法复工,干等不是办法,今年5月初离了职。但合适的新工作并不容易找,有一次还差点遇上了招工骗子。5月中旬,两人决定合伙摆个摊。父母并不支持女儿摆摊。但“怪味豆”觉得,自己要独立,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去做。
耳环、发带都是女生的最爱,两人对此也比较熟悉,于是进货。第一天只卖出去四五对耳环。摆摊几天后,她们发现自己喜欢的质量好的小饰品,顾客嫌贵并不买账,于是吸取教训,进了一些便宜货。
站在路边,“柚子”一边吆喝,一边直播。起初她只有200个粉丝,自从她在网上发了自己找工作以及摆摊的视频后,粉丝涨到了1000,她的视频累计收获了近万的点赞。
“可能大家觉得今年都不容易。”“柚子”说,她们非常感谢网友的鼓励,还有网友私信问她们在哪里摆摊,慕名前来支持生意。现在,她们很注意线上线下同时销售。
为了和饰品搭配,两人特意穿着裙子出摊。夏夜,蚊子不停袭扰,她们不停驱赶。
“一件事情,一旦开始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几天让人惊喜的事情很多,好事都是成双的,越努力越幸运。”她们在视频日记中写道。
“柚子”和“怪味豆”只是在晚上练摊,白天都在准备专业考试。
武昌
卤菜店小夫妻盼摆摊免费
复工几天后,亏本又关门。如今,在武昌长喻路开卤菜店的明先生夫妇,将希望寄托在找个位置摆摊自救。
明先生夫妇是一对90后,之前两人一直在广东打工,但儿子在黄石老家上小学,一年难得见两次,所以选择在武汉创业。
去年10月,明先生来武汉摸行情,发现水果湖一家卤菜店的生意相当好。原来,店老板祖传做卤菜生意二三十年了。明先生交了一笔学费,跟着店老板从早到晚贴身学习:卤多少菜,放多少水,10多种卤料如何配比,如何控制火候……去年11月,明先生出师后在武昌长喻路自开门店,生意还不错,盼望着年后春暖花开生意更好,不料突遭疫情。明先生等到5月20日才尝试着开了门,可是每天本都保不住,无奈又关了门。
在网上看到总理支持民众摆摊谋生,前日,明先生在网上淘到了一辆二手推车。
要找个摆摊的地点并不容易。明先生夫妇跑了沙湖路、才茂街等许多地方,后又来到杨园南路武铁佳苑小区门口,这里有家烟酒店的门前位置较为开阔。店老板也是一个90后,爽快地同意他们在店门口的人行道上摆卤菜推车,“只要城管人员不管就行”。
当时,有几名城管人员正好在附近执勤。明先生询问得知,早上7点半之前,这条路上也有摆摊者,但这里是主干道小区门口,城管人员上班后就将摆摊者劝离。虽然国家现在提倡允许摆摊,但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摆,这里属于小区门口的主干道,旁边有个综合菜市场,即便允许摆摊,菜市场的经营户也会投诉。目前武汉市还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他们不能随意放松管理。
眼见这里摆摊无望,明先生夫妇随后又来到新世纪花园旁的杨园副食店,该店现在改做早点,只做上午半天生意,时间与明先生下午4时开始摆卤菜摊正好吻合。经过洽谈,店老板同意搭伙,明先生每月分担部分租金。昨日下午,明先生夫妻在长喻路的门店卤好了菜,运到杨园副食店门口开始摆摊。
这对小夫妻期待着,政府能够尽快划出便民马路摊点,如果在这里租店经营还是入不敷出,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有免费的场所摆摊,以减少支出,渡过难关。
青山
年近花甲大伯打两份工补贴家用
青山区建设二路与旅大路交会路口,随着夜幕的降临,一个马路市场渐渐地形成,蔬菜水果摊,服装摊,小餐馆的桌椅,在人行道上排列开来。
6月1日傍晚6时许,58岁的秦师傅在这个路口的人行道上支起几根铁架,挂上几十件男式休闲短裤,打起了第二份工。
秦师傅本来在附近一家超市上班,每天负责杀鱼剁肉。“从清晨5点半上班到下午2点下班,一天要杀300条鱼。不包吃住,一个月只有3000元。”秦师傅说,大儿子在歌舞剧院上班,至今无法演出每月只能拿点基本工资;二儿子做销售如今收入也微薄,老伴没有工作在带孙子,所以他最近半个月又打了一份工补贴家用。
“这些短裤不是地摊货,都是正规工厂生产的,你摸这质地,你看这走线……”秦师傅以前在红钢城消防服装市场做过20年的服装生意,很有经验。但是直到晚9时,路人渐渐稀少,秦师傅收摊回家。“今天只卖出去了一条,赚了10元钱。”秦师傅说,最好的一天也只卖了五条短裤,也有‘剃光头’的时候,“但总比坐在家里强。”
生活如此艰辛,秦师傅仍然积极乐观,并心存感恩。他说,他在青山的方舱医院住了9天院,河南援汉医生对他非常好,出院后在隔壁酒店观察,吃住也都特别好,在医院时治疗胃病的1500元医疗费,政府也帮他承担了。
与秦师傅相邻的,是73岁的夏爹爹和老伴摆的蔬菜摊,地上和人力三轮车上,20多种菜品。夏爹爹说,他们在旁边的红卫路菜场经营了十多年,菜场因改造至今未开门。他每天凌晨1时进菜,老伴清晨5时来这里摆摊,等到早上7时半城管人员上班后收摊。最近城管人员柔性管理,下午5时半以后就可以摆摊了,他们再摆到晚上八九点钟收摊。
和秦师傅的想法相同,夏爹爹也希望政府能够在附近划出一块专门允许摆摊的位置。这样的话能够吸引客流,生意就会有所保障,他们也不用四处流动了。
汉阳
90后美女家门口卖自制冰粉
“今天是我们摆摊卖冰粉的第一天。”从5月25日开始,一个抖音名为“27酱”的女网友,每晚都会发布视频,分享她和朋友一起卖冰粉的记录。
5月30日晚上7时许,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汉阳区芳草路纽宾凯国际社区蜜城小区西门口外,这里有近10个摊子,有卖鸭脖子等卤菜的摊位,也有卖鸡蛋、热干面、袜子等物品的摊位。这些摊位沿着花坛一字摆开,不时有人驻足购买一点物品。
“27酱”就是在这里卖冰粉,她的桌上摆放着保温箱,保温箱里放着装在一次性塑料碗内的冰粉,周围有降温的冰袋,箱体上打着醒目的广告:“红糖酸梅¥6、米酒汤圆¥8、全料冰粉¥10”。
“27酱”的真名叫安琪,今年24岁,和她一起卖冰粉的还有26岁的闺蜜邵旋,都住蜜城小区。
“我以前在一家宠物店做销售,从疫情开始就没了工作,已经几个月没收入,每月要还3800元房贷,压力大。”邵旋介绍,目前工作不好找,她摆摊做点小生意。
安琪之前是在武汉一家自媒体公司做美食类节目,公司通知今年5月聘用合同到期不再续约。听邵旋提议摆摊,两人一拍即合。
因为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简单,武汉入夏,冰粉有一定市场,两人决定做冰粉卖,她们买来材料,参照网上介绍的制作流程,一次性试验成功。
两人先在家将冰粉做好,下午5时开始摆摊,一直到晚上10时收摊,每天的销售量大约25碗。
“以前上班月薪7000元,现在摆摊收入肯定没法比,不过总比在家坐吃山空强。”安琪说,以后将制作美食网络教程,做线上生意。
纽宾凯国际社区蜜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张女士介绍,今年受疫情影响,有的居民在家待业,如今小区西门外摊位逐渐增多,物业会配合城管部门进行管理,让大家文明摆摊,注意环境卫生,不影响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