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熊猫”黑鹳连续六年在汉越冬,去年记录到35只,为本世纪以来最多

长江网 2020-05-08 16:25

长江网5月8日讯(记者杨晓雨)“黑鹳已是第六年在武汉越冬了,特别难得!”8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谈及此事,难掩激动。

近日,该协会发布了4月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报告,称上月共记录到野生鸟类240种,占到中国鸟类名录上的16.6%。其中,就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我们在沉湖、天河机场还有长江江滩都各发现了1只黑鹳,它们是落单的极少数,其他大部队已飞往北方。”颜军说。

去年11月23日,该协会组织会员王海芳、明亮、韩基宏、殷英等,完成了“任鸟飞”项目中关于长江江滩的鸟类监测和栖息地威胁监测工作,记录到黑鹳35只,为本世纪以来最多。

黑鹳 颜军摄

颜军介绍,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目前全世界仅存2000多只,中国有1000多只,其珍稀程度堪与大熊猫媲美,因此被称为“鸟中熊猫”。成鸟体长为1到1.2米,体重2到3千克;嘴、头、颈、脚都很长,是它在外形上的明显特征;它的嘴和脚呈红色,胸腹部羽毛为纯白色,其余部位羽毛大都是黑色。它是候鸟,春夏季节,在我国北方的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等地繁育后代;秋冬季节,则在我国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越冬。武汉是它的越冬地之一,一般从每年10月底待至次年4月初。

黑鹳 颜军摄

长江网记者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部门了解到的数据,在上世纪80年代,武汉市在蔡甸区沉湖记录到42只黑鹳。进入本世纪,仅武汉市蔡甸区沉湖和东西湖区柏泉府河河道有零星黑鹳观测记录,数量1到3只不等。2014年12月28日,市观鸟协会会员谢红钢等在武汉长江江滩观测到12只黑鹳。之后每年,该协会组织会员对黑鹳在武汉长江江滩的越冬情况进行专项调查,2016年冬季记录到10只,2017年冬季为14只,2018年冬季为26只。

颜军称,近年来,已有黑鹳、白鹤、白尾海雕等多种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武汉地区越冬。这与武汉地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