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交汇现孤洲 深藏清江茂林间 400年石拱桥凝视沧桑巨变

楚天都市报 2020-04-22 07:47

两会滩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俊 通讯员陶鹏)细雨如丝,水流湍急,一座古朴拱桥,掩映在雨后茂密树木之中。21日,记者在利川当地向导带领下寻访一座修建于明朝末年的石拱桥,历经400余年风雨,拱桥完整无损屹立不倒。绝妙的是,此桥建于两条江河交汇之处,古时曾为城内繁华之处,见证沧桑巨变。

从利川城区出发,来到东城腾龙小学不远处,新建的河堤宽阔平整,清江缓缓流淌。沿着绿树成荫的小路,来到一座石拱桥前,桥上几株大树绿意盎然,枝叶繁盛几乎将桥面遮住大半,古朴而清新。桥下是两条河,发源于利川市元堡乡的忠孝河与清江交汇在此,从而出现了两条河交汇、江中现孤岛的景观。这座石拱桥就被称为“两会滩桥”,桥头有利川市政府2011年立的文物保护石碑。

利川市文物局局长孙孺介绍,据《利川县志》记载,两会滩桥修建于明朝末年。明始于1368年亡于1644年,即使按最保守的估算,它至少也有400余年历史。整整四个世纪,这座石砌之物纹丝不动,不悲不喜。只是游龙翔凤的精美石雕,已被多年堆积的厚厚泥沙深深掩埋。

利川民俗专家谭宗派介绍,两会滩桥承载着一段厚重历史。清朝以前,现东城城隍和岩洞寺一带是利川最为热闹的黄金地带。前者有香火旺盛的城隍庙,岩洞寺里也曾供有几尊铸造于宋朝时期的铜菩萨。那些年,此间人口密集、商贾云集。忠孝河与清江既有灌溉之利又有护城之用,扼守其中的两会滩桥,就成为东入利川的交通要道。

进入清朝以后,利川城的中心开始向北推进,随后东渡口(现东门大桥位置)、中渡口(现黄石大桥附近)和西渡口(后被西门老桥取代)相继建成。如此一来,繁荣多年的两会滩桥便沉寂落寞,更兼隐于如今城区的偏僻之处,故少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