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磊鑫研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争分夺秒复工复产
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江畈村修砌沟渠建设美丽乡村
马岭山白茶园里采茶忙
映山红合作社白茶包装中
铭振古建材料公司一角
铭振古建材料生产车间一角
盛方精雕工艺公司车间一角
绿知堂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
通达的乡村公路,满山的果园绿树,连片的秧田鱼塘,美观的乡村别墅……4月3日,走进殷祖镇江畈村黄三房自然湾,美丽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这是去年新开发的果园,这里将建造文化广场,这里将建设‘山谷书院’……”正在指挥村民修建沟渠的黄国荣,自豪地介绍着该湾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近1公里的进村公路已全部硬化,下一步还将刷黑,目前正在修理沟渠。公路左侧的荒山、荒地、荒田,已全部栽种果苗,有狗血桃、桔子、油茶等。今年植树节期间,殷祖政府还为该湾送来5000棵油茶、500棵水杉、500棵桃树、500棵桔子树、500棵红叶石楠。
公路右侧是一片香樟园,一个个碗状的花坛,围绕着香樟大树。园中平整的一块土地,将建设“山谷书院”。“花坛外表立面将镌刻黄庭坚的诗词,传承黄氏的家风、家教。”黄国荣介绍,黄三房的祖先源自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别号山谷道人)一脉。
在黄三房湾前面的开阔地带,养殖区的鱼塘、田地都已开挖、平整,门楼、亭台也在修建中。黄国荣介绍说,这里将打造为垂钓、赏景、步游的综合区,除了养殖基围虾、龙虾、鱼类外,还将种植湘莲。
说起乡贤黄国荣,村民无不点赞。常年在山西做古建工程的他,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自去年开始,他已出资500万元打造美丽乡村,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我小时候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是家乡的山水和父老乡亲养育了我。如今富裕了,回报家乡责无旁贷。”
江畈村的美丽蝶变,远远不止是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同样生机勃勃。
大冶市映山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茶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白叶一号核心茶园1000亩,黄金芽茶园100亩。茶园分布在海拔600米高山区,空气清新,环境优雅。
“昨晚炒制茶叶到凌晨4点,每天采摘的清茶必须要赶制出来。”据合作社负责人石锋介绍说,当前,正是采摘清明茶的黄金时期,基地每天有200人左右采茶,日采清茶近1000斤,制作成品茶250斤。
从采摘、摊青、杀青到理条、烘干、摊凉、复烘,到最后成品包装,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制作标准。石锋介绍说,合作社拥有1500平米的绿色生产厂房和包装车间,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流程,拥有专业的生产研发团队,生产研制以安吉白茶为原料的各类茶叶产品。
“合作社还带动了13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业。”江畈村村主任曾观元说,生态农业已经成为该村的主打产业,该村还有种粮大户流转田地900亩种植水稻,还有500亩油茶种植基地。
曾观元表示,复工复产以来,村委会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村民和种植大户做好田地整耕和水利建设,灌溉泵站建设和塘堰维修都在进行中。
提起殷祖的支柱产业,自然是“殷祖古建”。
位于该镇工业园的大冶市铭振古建材料有限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多处生产基地,年产各式构件48万件,是全国知名的仿古建筑构件和模具研发生产单位。
“疫情期间对公司最大的影响,是产品运不出去。”该公司总经理罗坤介绍,公司产品的销售,主要依托本地古建老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建设项目,他们不能外出开工建设,公司产品的销售自然受到了影响。
铭振古建材料是3月16日复工复产的,目前复工人员是第二批次,清明之后,第三批复工人员到位,公司也将全线复工复产。“目前,公司在抓好生产的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也丝毫不放松。”罗坤说,生产工人分散作业,公司微信群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常识,消杀小组每天早上对厂区无死角消杀。
罗坤还特别提到,自复工复产以来,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除了安排专职人员督导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外,还帮助企业整理、递交融资和土地申报等相关资料。“我们有信心把两个月的损失夺回来,并创造更好的效益。”罗坤说,去年年底,公司对接了两家本地建筑公司的大项目,接下来的复工复产,主要对接服务好项目建设。
和罗坤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北绿知堂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伟华。“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曹伟华介绍,该公司员工和高管70%是本地人,20%是本省人,10%是外省人,目前到岗人员只有50%。特别是原材料的紧缺和资金流的紧张,导致企业还不能全线复工复产。
“好在,政府部门在尽力协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曹伟华介绍,原材料到不了位的问题,市发改委正在想办法帮助解决。资金方面,该公司已在申请“春风贷”。“困难是暂时的,企业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对此,曹伟华充满信心。
(朱世杰 卢正利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