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二十年,师生鄂州再相会

鄂州日报 2020-03-26 11:19

记者汪安刚孟磊

“董老师好,终于又见面了,一别快二十年,您还是那么温文尔雅……”这是近日发生在贵州援鄂医疗队驻地的师徒重逢的一幕。千里援鄂的白衣勇士马丽娟,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从卫校毕业那年在鄂州实习的护理带教老师董丽兰。

马丽娟是黄冈英山人,曾在鄂州市卫生学校(现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学习四年,后入职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人民医院并嫁到当地。她说,鄂州也是娘家,有老师、同学,还有表姐一家,都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这次赶回来支援,真是难得的缘分,医疗队里数我最激动。”

思念就像一张晚点的车票,分分秒秒,煎熬心扉。“当时,贵州省卫健委发出通知,需要重症医学科的护理人员前往鄂州增援。我是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副护士长,就主动报名,很顺利地入选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马丽娟很兴奋,回报“家乡”和亲人,她毫不犹豫,强忍着不舍将两个孩子交给当医生的丈夫照料。

2月22日,马丽娟抵达鄂州。23日,接受一天隔离区防护培训后,她连夜进驻雷山医院。“第一天就忙开了,一个班只有1名护士,要管好48名病人,真的很吃力。”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病区环境消毒、帮忙跑腿添置生活用品等……马丽娟耐心细致地工作,尽心竭力地照顾着患者。“动作必须快一点,力气需要大一点,因为每个病人都是不幸者、都需要被关心照顾,亲人不在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马护士,你打针一点都不疼,说话也让人觉得亲近。”

“闺女,你真细心,让人感到很温暖。谢谢你来鄂州支援。”

……

以心换心,以情暖情,马丽娟收获的不仅是信任,还有感动。她经常抽时间陪患者聊天谈心,还将自己省下的水果、女性用品等送给患者,就像闺女一样贴心。“他们很配合我的工作,把我当家人一样看待,时常叮嘱我,要小心一点、注意一点,多休息……”马丽娟的心被患者的片片真情“熨”得暖暖的。“后来,他们陆陆续续出院了,给我发信息、写感谢信,看到‘不管你到哪里,我们一样记得你、感激你’,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

3月2日,马丽娟转战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了。

“呼……呼……”病床上,一名六十多岁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意识模糊,大口大口地吸着高流量氧,身上插满了各种连接仪器的管线。“不好,病人血液含氧量越来越低,呼吸很困难……”马丽娟贴上前去,立即采取插呼吸机的方式予以救治,但效果并不明显。之后,在好几名医护人员的合力抢救下,患者的危险症状得到缓解,大家贴身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这里的病人病情都很严重,生活不能自理,连翻个身都难。经常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我都变成‘女汉子’啦,所以吃起饭来就特别厉害。”

回到“娘家”,饭菜也香。马丽娟说,“每天下班再晚,都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酒店为了让我们能吃到贵州的味道,变着法儿地准备一日三餐,我都怀疑做饭的师傅也是贵州来的,我们在这里都吃胖了。”

近乡情怯,走进市中心医院,马丽娟想见董老师的念头更加迫切了。“我是通过院领导转发的信息,从一则新闻报道里才知道学生也来驰援鄂州了、想见到我。2002年的时候,大家没有手机,没能留下联系方式,这么多年了,难得她还记得我。”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护士长董丽兰感动地说。“我和董老师有缘相处了3个多月,她人长得漂亮、很温和,和病人沟通从不发脾气,对我们也很好。记得我第一次给病人输液,漏针了,心里又害怕又自责。董老师当时鼓励我说:‘多动手,多练习,就好了’,这辈子都忘不了。而且,她带我们的时候,很耐心也很细心,像大姐姐一样。”马丽娟的心里满是喜悦和感激。

“很不好意思,学生都上一线了,来支援我们,我却不能陪她战斗……”曾抗击过非典的董丽兰有些惋惜。但是,孩子才半岁,她只能同科室里的几个孕产妇一起留在普通病区值守。

相见时难别亦难。董丽兰希望在贵州援鄂医疗队撤离前,能陪着马丽娟再好好看看鄂州。师徒俩还商量着,日后相互多走动、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