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院四个部署全力救治各类患者

2020-03-06 18:34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胡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湖北省中医院始终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克服重重困难,以患者为中心,提前部署、创新方式、细致分类、发挥中医优势,在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时,为非新冠肺炎患者打通生命通道、提供尽可能多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分类救治:两个院区分别救治两类患者

湖北省中医院主要有花园山(含凤凰门诊部)和光谷两个院区,有着30多年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经验,同时有10多年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经验的该院院长何绍斌根据形势,提前研判,认为应该提前做好准备。1月13日,在医院晨会上,他要求物资供应中心和药事部要迅速准备相关防护物资和药品,做好打大仗准备。1月17日,两院区均开设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目前开设的隔离病区共计12个。1月18日,该院一例疑似患者死亡后,他又果断决定提高应急级别,高效、系统、机构化地指挥战斗。于是1月19日,何绍斌紧急组织院长办公会,立即成立以党委书记、院长为指挥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指挥长的防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后勤物资保障、健康宣教、督导检查、志愿者服务”6个工作专班和专家组,明确各专班成员及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工作制。

疫情开始,医院两个院区均为非定点医院,2月9日,医院光谷院区紧急改造病房连夜收治210名新冠肺炎患者,2月14日,医院连夜腾出住院大楼600张床位用于接收新冠肺炎患者,2月15日,光谷院区被确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截止到3月1日,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68人(其中确诊316人,临床诊断152人),治愈出院248人(其中确诊152人,临床诊断96人)。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政策的落实,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就医问题显得更加紧迫。在院长何绍斌的提前研判下,医院决定讲非定点的花园山院区作为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的主阵地,2月14日晚光谷院区的所有非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转移到花园山院区,随后花园山院区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转移到光谷,进行分类收治。花园山院区成为省、市卫健委公布的第一批非新冠肺炎救治医院。

早在2月20日,何绍斌就提出了对非新冠肺炎患者就诊实行“两筛查一过度”,在不耽误救治的同时力争把风险降到最低,两筛查是指门诊导诊进行第一道筛查,发热的病人直接引导到发热门诊;第二道筛查在急诊科,如果有新冠肺炎的症状,要进行核酸检测或者CT检查,对依然有怀疑的病人,则到过渡病区进行统一观察治疗,确认没有风险后转到普通病房治疗。

2月23日,何绍斌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安排医院尽最大努力优化资源配置、适当调整和扩大病区,加强医疗力量,将心血管、神经内科、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的主任从抗疫一线岗位调整到花园山院区,规范病种收治,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最大程度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

分类服务:线上线下服务不同患者

随着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需求增加,武汉市仍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患者就医成了难题,为此湖北省中医院早在2月初就开始试行面相社会的互联网医院。2月23日,湖北省中医院推出互联网医院网络门诊,为普通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提供了网络问诊、开方送药等便民服务,破解疫情期间普通百姓就诊和用药的难题。

在“湖北省中医院互联网”APP上可以看到,患者有图文咨询、视频咨询两种问诊方式可以选择。除了用文字描述身体症状,发送相关检查结果的图片给医生,患者还可以向医生发出视频邀请,医生可以在线查看舌苔、听患者说话,来辨证论治。问诊完成后,医生要书写网络病例,并在网上开出处方,患者在线缴费并填写家庭地址联系人,药品将由快递送至患者家中。

随时随地享受到诊疗服务,还能有效避免疫情传播的风险,这样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受欢迎,互联网医院上线至今,线上接诊人数6149人,开出了618张处方。

线下,医院主要采取开设急诊、发热门诊、普通内科、普通外科门诊的方式,为非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下就医服务,弥补线上药品不够齐全、线上问诊时间有限等问题。

分别对待:急诊和慢病都保证

该院花园山院区一直保留急诊科和发热门诊,但依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有就医需求,包括一些慢病和重症患者。为进一步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医院2月27日开设了普通内科和普通外科,每天就诊的人数均超过百人,可收治心血管疾病、神经内科疾病、肝病和消化道疾病患者,外科可收治普通外科、骨科和脑外科疾病患者。

此外,该院花园山院区共设置了8个病区,日均住院患者达百余人,主要收治科室有,内科系统:肝病科(含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科(主要收治老年病、呼吸系统疾病)、脑病一科(为过渡病区)、脑病二科(主要收治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病科(主要收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外科系统: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肝胆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和泌尿外科及手术室,同时将各科主任调回花园山院区,增强医疗力量。

在急诊科外,医院设置了分诊卡点,进入医院前先测量体温,如果是发热患者 ,将由护士带患者从院外绕行至发热门诊就诊,急诊非发热患者先遵循“两筛查一过渡”原则,行CT、血常规等检查,如果患者疑似也将由护士送至发热门诊就诊。

同步开展:救治和科研一起上

截止到3月1日,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68人(其中确诊316人,临床诊断152人),治愈出院248人(其中确诊152人,临床诊断96人)。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上,湖北省中医院紧急启动响应机制,迅速组织专家,在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的指导下,迅速开展临床研究,进行紧急攻关。1月24日,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牵头制定了《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一版);2月6日,在取得前期疗效的基础上,湖北省中医院巴元明教授、肖明中副主任医师制定了《湖北省中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协定方》(第二版),并上报湖北省科技厅。同时《协定方》(第二版)在湖北省中医院6个隔离病区迅速推广使用,“肺炎1号”处方逐渐固定,并上报湖北省科技厅和湖北省卫健委。

一个月时间里,巴元明带领团队开展了143例“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的临床疗效观察,完成了制剂申报的临床研究资料。

2月14日,医院药事部组织中药研究所及制剂中心科研团队迅速开展柴胡达胸合剂(强力肺炎1号)、清肺达原颗粒(肺炎1号)医院制剂药学研究。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二个医院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等研究工作,并完成中试生产验证及制剂备案申报资料的整理及撰写。

其中“肺炎1号”和“强力肺炎1号”医院制剂于2月23日获得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制剂备案批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适用,可以在本院区或根据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在相关定点院区使用,也可因疫情需要,根据指挥部的要求委托相关企业生产。

2月28日,湖北省中医院发布《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引(试行第一版)》,由该院专家组结合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现状制定,从康复期的中药处方中医适宜技术、膳食指南到传统功法康复都制定出具体的做法。

2月29日,医院决定开设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复门诊,主要对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和中医药康复指导,了解患者及家属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居家休养、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加快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康复,将对所有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