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旗医疗公司开足马力生产 1900余台心电监护仪驰援医院

湖北日报 2020-03-05 07:19

武汉中旗心电监护仪生产线。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3月4日11时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来到光谷生物城内的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厂区不大,一栋12层的综合大楼静静矗立在高新二路边。

“四楼是超声诊断仪生产车间,五楼是心电监护仪车间,现在心电监护仪已满负荷生产,日产80台左右。”公司副总经理任志强介绍,该公司主产超声诊断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其中心电监护仪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去年共生产心电监护仪6700台。此次疫情袭来后,公司于1月30日紧急复工复产,全力扩充心电监护仪产能。

在心电监护仪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在生产、质检、包装等工位上紧张忙碌着。据介绍,目前企业在岗员工87人,人数只有正常状况下的三分之一。

“我是2月27日从四川绵阳赶回来复工的,带着3个同事自驾跑了1200多公里,这一趟真是不容易!”50岁的工程师杨强说,他是1月20日回老家的,一回去就被当地社区、卫健部门重点“关照”,登记备案、居家隔离14天,2月22日才办下《健康证》,而后到当地社区报到、体检,直到2月27日早晨才成行,一路上跑了13个小时。

难归难,杨强觉得早该回厂上班了。“湖北疫情这么严重,老家四川都派出了九批一共2000多人的医疗队过来,我们生产心电监护设备的自然责无旁贷,就想为抗击疫情多出一份力。”

公司制造中心总监梁海舟的回厂之路也一波三折:在江苏昆山隔离了21天,办好《健康证》,坐高铁到安徽六安站,再由公司派车接回,车子这一去一回,共花了10多个小时。

“为破解原材料、产品物流运输难题,公司暂将物流中转中心由武汉移到长沙。”任志强说,近日,该公司还要再上两条心电监护仪生产线,达产后总产能将为200台/天,人员培训已完成。金融部门很给力,交行、中行承诺各贷1000万元,政府采购的订单一下即可发放。

据统计,截至3月4日,武汉中旗为抗疫生产的心电监护仪已超1900台,绝大多数供应省内,除就近供应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300多台外,还有部分驰援给了雷神山、火神山、金银潭等医院。

最近,省政府印发关于疫情防控物资扩产、转产、新建“三个一批”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全省心电监护仪要达到月产6000台,随后选定武汉中旗、思创电子、明德生物、凯进医疗为心电监护仪重点生产企业。省自然资源厅处长郭贵州就是武汉中旗的驻企特派员。

“1月28日驻企以来,已摸清企业的帮扶需求。”郭贵州告诉记者,现在武汉中旗主要面临原材料供应吃紧、物流运输不畅、员工返岗难等问题,比如该公司30多家主力供应商绝大多数在省外,这些企业很多未复产,省内汉阳、鄂州的两家主力供应商也没复产,省“三个一批”帮扶工作队相关工作组和驻企特派员正多方协调,争取上游企业尽早复产,确保企业物料供应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