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二医:“疫情一线,我们是‘桥头堡’里的‘钢铁战士’”

荆门日报 2020-02-25 17:53

2月15日,突降暴雪,荆门二医急诊科前,两辆救护车整装待发,将前往钟祥市人民医院接转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杜国军反复叮嘱随车人员:“下雪路滑,注意安全,转运过程一定做好自身防护。”

杜国军是荆门二医急诊科负责人。疫情来袭,急救出车、转运患者、预检分诊,还有送特困患者回家,全院9辆救护车24小时连轴转,急诊科一下子成了全院最忙碌、最危险、最繁重的地方。这里是所有急、危、重患者的入院第一站,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特殊时期,急诊科的工作千头万续,犹如战时的‘桥头堡’,我们要做的就是迎难而上,保障急诊科的正常运转,守住医院大门。”

艰难取舍,救护车必须留给最需要的危重患者

这段时间我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对不起,现在没有车能派过去”。我们医院包括口腔分院和东院共有9辆救护车,除二辆留给120急救自用外,其中7辆车用于确诊患者、留观点发热患者的转运和支援外院。

1月23日全市客运限行令发布,1月24日市内公交车、出租车停运,1月25日高速路口关闭,荆门全城封锁。患者就医交通成了一个大问题。刚开始,血透室联系我,希望派救护车接送周边乡镇的透析患者。还有好多临床科室也希望急诊科帮忙派车送出院患者回家。可是我做不到,就这一辆救护车,我必须留给最需要的危重患者。

无车可派,这在过去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不管怎样我们急诊科都有备用救护车。而现在这段时间成了最让我倍感无力和无奈的问题。手机、座机、120专线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需派车的电话,我基本都回绝,真的派不出车,10个电话我要挡回9个,市区以外的轻症患者会劝他在当地就医,市区内的轻症患者会劝她自行前往医院。就这两辆救护车谁需要、谁更需要、谁迫切需要,我必须做出取舍。我不派车去这个患者可能得不到救治,可能下一秒就没了呼吸,我要把救护车留给这样的患者。

即使是这样,我们的救护车仍然每天24小时不停,最多时一天出车18趟。每趟出车回来还要进行至少半个小时的车辆消毒,这期间我只有不停的去问,消毒指示灯灭了没有?虽然我心里知道严格的消毒时间一秒钟也不能少,但是我仍然不停的催促着,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患者等不了。

好在市防控指挥部很快了解到医院病患出行困难的问题,派来了两名义工,用私家车帮助送部分患者回家。危急时刻,中国红十字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也向我院捐赠了两辆负压救护车。在全市严密的防控举措下,发热患者和确诊患者人数慢慢减少,现在派车压力小多了。

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化身“钢铁战士”

急诊科现有在岗医生7人,护士13人,疫情来临后每个人几乎都是24小时超负荷工作。

首先,我们要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科内日常工作。疫情初期,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个入口,所有入院人员须接受预检分诊,每天3名护士三班倒24小时值守。高峰时,危重患者接踵而至,护士零距离为每位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询问接触史,不厌其烦的解答疑问,几乎每分钟要完成3-4名患者的问询和分诊工作,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中不停。艰难时期,防护物资有限,着防护服的她们一坚持就是8小时,期间不能喝水、上厕所,也没空去吃饭,所有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疫情期间,为降低感染风险,医院有段时间关闭了门诊大部分诊室,非紧急情况临床科室也暂时不收治新患者。所有来院患者的预检、诊断、治疗、检查、开药、分流等工作全部集中到了急诊科。如遇危重患者或外伤清创患者,根本忙不过来。好在不久门诊有的诊室开诊了,我们的压力才小些了。不过中午还是很忙,因为普通门诊中午休息。2月13日中午,我们接诊一位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的患者,回程路上患者就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一路上护士石里沙和医生黄灿轮流为他心肺复苏,到达科室后,我们立马投入抢救中。此时诊室内和走廊上还有很多等待问诊的轻症患者,有一位患者情绪激动的叫嚷“这么多患者,你们怎么不多放几个人上班?等了这么久都没医生管我,你们太不负责任了。”当时只觉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们没有时间吃饭、喝水,甚至没有时间休息,我们真的尽力了。

其次,我们要听从指挥统一调配转运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发热患者,我们不仅派车,随车还要派出医生、护士、担架员。

2月14日,我们转运京山确诊患者来荆,早上8点出门,下午2点半才回来,医护人员6个多小时穿着防护服一刻也不能放松。2月15日下大雪,接诊钟祥确诊患者来荆,车早上出去中午回来,司机李华军的鞋因抬病人时进雪水全湿透,他坚持开车回院,医护人员趁着消毒时间快速吃完饭,稍微修整一会,又马不停蹄出车转运第二批患者了。虽然天气恶劣,路况极差,但我们还是要安全、快速的把患者转过来,要让患者尽快接受治疗。

24小时值守,转运任务随时都有,负责转运的司机、医生、护士、担架员没有时间休息,有时只能趁救护车消毒时休息一会。1月24日我参与转运了我市第一批确诊患者,整个转运过程要在交警、路政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下完成,转运路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防护、患者的信息确认等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仔细。由于是第一次大规模转运患者,整个流程进展的非常慢,我们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完成。现在各部门都已经配合默契,转运流程也已经非常熟练,转运过程已经可以非常快速了。

急诊科所有人都是平凡的,但在疫情面前,他们却化身为坚强勇敢的“钢铁战士”,冲在战“疫”第一线。所有人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但我又不得不严格要求他们,因为我们的工作很特殊,要对患者和他的家人负责,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生命和一个个家庭。同时特殊时期,我们也要对医院负责,不能让任何一个感染患者从我们这里流失。

严防死守,查遗补漏,守住医院大门

疫情防控前期,防护物资有限、科室布局不合理、急救患者是否为感染源的不确定性,使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都处在被感染的高风险中,这也是我非常担心的一点。

大年初一早上7点多,我们接回一位70多岁不明原因呼吸衰竭的患者,在救护车上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样饱和度低、给养不能缓,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到急诊室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高级生命支持和抢救。整个抢救过程中,患者家属对我们隐瞒了该患者由武汉返荆接触史。患者病情稳定后,按照入院程序,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血液检查和肺部CT检查,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为新冠肺炎高度疑似患者。由于防护物质缺乏,我们的医护人员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并未着三级防护,导致当天在岗的十几名医护人员被隔离,后经检测该患者核酸为阴性,我们的医护人员血液检查和肺部CT检查均正常,我们才解除隔离。这次的事情,给我们敲了警钟,事后我们把接诊、转诊、急救等流程中出现的隔离防护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改造科室布局。我们将暴露在污染区的医护人员值班室与接诊区进行隔离,修建了临时隔离墙。将急诊入口暂时关闭,来院患者统一从门诊入口进入并进行预诊分诊。

加强人员防护。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如预检分诊护士、救护车随车人员、接诊医生、当班护士必须着三级防护,其他人员如清洁工必须着二级防护。急诊科所有人员一天两次自测体温并登记,一旦发现自己有咳嗽、发热等症状必须立刻向我汇报,并马上进行血液和肺部CT检查。

严格患者入院排查分流。除常规预检分诊外,所有需住院患者必须先进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才可转入住院病区,有异常即转入疑似隔离病区。我们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如果我们有一丝的马虎大意,那整个医院就犹如决口堤坝一般,全盘崩溃。

在医院的支持和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及时填补了急诊科的所有防护漏洞。请大家放心,医院的大门我们一定守住,我们急诊科每个人都是优秀的“守门员”。

2020年2月16日,雪后天晴。一辆救护车从门诊楼前疾驰而去,急诊科内“全副武装”的急救人又出发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杜国军和他带领下的急诊科,以他们特有的威武镇守着医院的“桥头堡”。他们又如魔力无边的“无敌buff”,为疫情防御增益。

来源: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员 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