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子才刘佳
他是一名有16年服役经历的退伍老兵,在部队担任过导弹炮手。
他叫赵明,38岁,是黄石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驻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筠合村的扶贫工作队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的身份陡然转换,迅速投入到驻点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12日下午4时许,记者电话联系赵明时,他说话略微显得有些喘。此时,他正在父子山中的村落间穿行。
紧急连线他时刻心系驻点村
去年年初,因工作需要,赵明主动请缨,作为黄石体校的扶贫工作队员,前往开发区·铁山区太子镇筠合村驻村帮扶。
今年春节前,赵明带着妻子、2岁半的女儿一起,前往黄冈市英山县岳父家探亲。不料,去时容易,回来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连接黄石与英山的交通通道关闭了。
在此期间,他始终惦记着筠合村的情况,电视里看,手机中关注的,也都是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
1月30日,赵明收到消息,扶贫工作队要就地转换为疫情防控队,参与到防疫抗疫工作中来。他坐不住了,迅速连线了黄石体校和筠合村相关负责人,询问了村里的情况,并开始收拾行李,随时准备返村。
妻子对此很不满:“不是还没有具体要求吗,你为什么还要去村里,外面多危险啊!”赵明回复她:“我是驻村队员,必须回去,其他问题都可以克服。”
总耗时13个小时他一路骑行返回一线
疫情不断蔓延,各地交通要道陆续关闭。
赵明要想返村,只有两种方式:徒步或骑行。
在说服妻子之后,他取得了岳父的支持,并向村里的亲戚借了一辆自行车。
1月31日一大早,在岳父的带领下,赵明前往英山相关部门办理了健康证明和通行证。当天中午11时许,他骑着自行车,带好相关证件和干粮,按照手机导航的提示,向黄石出发。
黄冈市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脉,山路蜿蜒起伏。从直线距离上看,这里距离黄石城区118公里,但骑行,显然要困难得多。
“路上起起伏伏,下坡还好,一到上坡,根本骑不动。”赵明说,遇到这种路况,他只能推着自行车往前走。一路上,赵明已经不记得到底翻了多少土堆、路障。
当晚9时许,赵明回到黄石港家中。
次日一早,他又骑着这辆自行车往筠合村的方向前进。
放在平时,从黄石城区到筠合村,开车需要近一个小时;特殊时期,赵明骑着自行车,花了近3个小时,在村里与队员们汇合。
强力防疫村庄无一例感染
到达筠合村后,赵明迅速开始了防疫工作。
筠合村有10个小组,11个自然湾。因为村庄位于父子山之中,各个自然湾之间距离远,且山路难行,赵明和工作队员们只能步行。
每天早上,他们都会在早上7时左右起床,简单洗漱之后,便带上小喇叭、测温仪等设备走村串户。
最远的自然湾,离村委会需步行一个多小时。
有时候,他们中午还在山腰中爬行,肚子饿了,就吃两口干粮,坐在路边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赶路。
到了村庄,他们就打开小喇叭,宣传防疫知识,劝阻村民们扎堆聊天,巡查聚集打麻将等情况。为了保障村民们的正常生活,他们除了运送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到村民的家中外,还要帮忙采购一些生活物资,送到村民手中。
一天行走十七八公里,回到住所时,多半是在晚上10时以后。“几乎每次,都是一躺下就睡着了。”赵明说。
一系列强力防疫措施,换来的成绩是:筠合村没有出现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正常!
“防疫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在特殊时期,我们作为党员,作为退役军人,有什么理由不全力以赴?”他说,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防疫胜利的号角,能够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