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王斌、袁圆)“我就像有缺陷的‘泥胚’,在监狱里接受高温的淬炼;警官就像是烧造的匠人,在瓷器上绘制美丽的图案。”1月14日,在一场文物讲解比赛上,湖北省汉口监狱服刑人员郭某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自喻,独特的构思配合流畅的讲解,获得“闻悟知新”服刑人员文物讲解比赛全场最高分。
言为文物讲“心声”
服刑人员进行文物讲解。冯立畅 摄
1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讲解比赛在汉口监狱举行,13名服刑人员以“文物讲解员”的身份走上讲台,对“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六十岁高龄的婴儿服”四件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讲解。
“此次比赛既是一年来文化助力的成果回顾,也是监狱改造变化的成绩展示,有助于增强女性服刑人员语言表达能力与自信心。”汉口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蒋春介绍。
“闻悟知新”服刑人员文物讲解比赛由汉口监狱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汉口监狱服刑人员为参赛选手,湖北省博物馆老师当评委。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13名决赛选手从39名服刑人员中脱颖而出。
决赛以PPT辅助和模拟讲解的形式进行,“讲解员”从个人改造现实出发,结合文物特点和礼乐文化内涵,阐释对文化改造和服刑人员新生的思考与感恩。
精彩的内容和生动的讲解引起现场评委的阵阵掌声。“服刑人员以珍贵的文物为依托,描述人生感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展示效果独特且精彩,也为博物馆未来的帮教工作树立了信心。”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主任钱红对比赛作点评。
“礼乐学堂”受好评
“闻悟知新”服刑人员文物讲解比赛现场。冯立畅 摄
创新教育和帮教方式是湖北监狱提升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重要举措。
2019年初,汉口监狱邀请湖北省博物馆走进高墙,开办“礼乐学堂”。“用文物说话,用历史说话,用文化说话”,一期一文物、一月一主题,为服刑人员源源不断地输送系统、专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轻松愉快的课堂、风趣幽默的授课,受到服刑人员广泛好评,不仅在监内形成了热爱文物、崇尚文化的热潮,也打开了一扇“教育人、改造人”的新窗口。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广表示,“礼乐学堂”助力新起航文化帮教活动,创新了博物馆教育服务模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服刑人员感受社会关爱。
一年来,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团队连续12次来到汉口监狱,700人次服刑人员参与活动,听讲课、聊文物、学历史逐渐成为汉口监狱服刑人员的新时尚。
文化自信助改造
活动现场的展示墙。冯立畅 摄
当特殊的身份和珍贵的文物相遇,服刑人员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是改造的内生动力。
活动现场设置了一道数十米的展示墙,以“高墙内的一期一会”为题,摘录了参加授课的服刑人员留言心得,许多服刑人员还通过文字、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她们努力改造、积极回归的心声。
文化自信是厚重的力量,爱国热情是深沉的动力。“‘礼乐学堂助力新起航’文化帮教项目的稳步推进,见证了湖北监狱与湖北省博物馆合力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和延伸价值,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担当,也为贯彻落实“五大改造”,推动文化改造实践落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省监狱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
据悉,湖北监狱将拓展“礼乐学堂”助力文化帮教活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与监狱改造深度融合,更好地发挥文化改造的力量。(文中服刑人员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