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一荆楚网消息(记者陈泉 通讯员曾琳)“历经132天,横垮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到德国汉堡,再经非洲好望角到越南胡志明市,最后从中国上海回到武汉,辗转3万多公里。”1月8日晚,来自欧洲各国的100多台古董钢琴终于抵达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它们将在武汉完成修复工作,再次焕发新的活力。
1月15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批有着100年历史的古董钢琴,它们来自欧洲各个国家,有英国、德国、波兰、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等,钢琴品牌繁多、款式精美、做工考究,几乎囊括了欧洲所有钢琴厂家,不乏世界名琴贝森朵夫、贝西斯坦、佩卓夫、博兰斯勒等。
存放在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仓库里的欧洲各国古董钢琴。(记者 陈泉 摄)
据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馆长贺立军介绍,2019年他得知意大利有一位老人有40台古董钢琴要出售,于是只身前往,历经20多天,将这批钢琴买下。在买琴的过程中,他与欧洲古董钢琴修复协会达成古琴修复合作协议,将欧洲100多台古董钢琴运回中国修复。为何欧洲会“舍近求远”,贺立军解释称,古董钢琴修复在欧洲快成“非遗”,从业人员稀缺且成本很高,而他与欧美专业公司联合设立的全球古董钢琴修复技术中心,不仅拥有最新的钢琴重建技术及专用设备,而且还具有成本优势。此外,欧洲也看好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开辟中国古董钢琴市场。
存放在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仓库里的欧洲各国古董钢琴。(记者 陈泉 摄)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馆长贺立军。(记者 陈泉 摄)
据了解,这批古董钢琴从开始正式购买到运回武汉,前后历时132天,经历了意大利艺术品出口管制及禁止象牙贸易国际公约审查、中国海关及文物部门的审查等种种关卡。最终,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启程,经陆地运输到德国汉堡,再由海运经非洲好望角到越南胡志明市转港至上海,最后从上海陆运回武汉。整个过程,横垮了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辗转了3万多公里。“当这批钢琴终于抵达博物馆时,我激动地彻夜未眠。”贺立军告诉记者。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是贺立军创建的一家非国有博物馆,2014年8月正式被湖北省文物局批准设立,博物馆位于武汉中央文化区的琴台大剧院及琴台音乐厅一楼。记者了解到,2010年贺立军从中国地质大学博士毕业,去往美国从事矿业投资咨询工作,有幸买到了首台1911年产的古董钢琴,从此与古董钢琴结缘。到2013年12月回国创建琴台钢琴博物馆时的100余台古董钢琴,再到2020年1月,他已经拥有1000多台世界顶级的古董钢琴,其中被誉为“钢琴中的劳斯莱斯”施坦威钢琴近100架。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里的各类古董钢琴。(记者 陈泉 摄)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里的各类古董钢琴。(记者 陈泉 摄)
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里的各类古董钢琴。(记者 陈泉 摄)
为了收集世界各类古董钢琴,贺立军几乎每年都要去欧美各地,为了维持博物馆运营和发展,他已经卖掉了他美国所有的物业、中国的5套房产和原矿业投资与咨询公司的写字楼,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博物馆事业上。到目前为止,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已经做到了中国钢琴类博物馆藏品品牌、数量、质量三个第一。
在谈到未来博物馆的建设时,拘泥于言行的贺立军却侃侃而谈,他40多岁了,力争在60岁之前,在武汉建成一个全世界最大的乐器类博物馆,让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和大师都到武汉来“朝拜”,让武汉以音乐文化艺术与历史“闻名于世”。记者发现,在琴台钢琴博物馆内,大部分钢琴经修复已被恢复到演奏级。古董钢琴的声音浑厚、有磁性、有穿透力,仿佛打开一扇奇妙的时空之门,让人沉浸其中。
采访最后,贺立军说到:最终我们将全部捐给国家,完成从个人事业到公共事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