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非同年同日离开 两名流浪女同日重见亲人共团圆

楚天都市报 2020-01-13 10:15

离家16年的女子严华终与家人团聚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通讯员李剑飞向媛

虽非同年同日离开,但51岁的陈小春和33岁的严华,幸运地同年同日回到亲人身边。

恩施建始女子严华有轻度智力残疾,16年前意外走失,今年不久前通过两地志愿者努力,终与建始老家视频连线,并于本月10日携夫回家团圆。同日,从云南昭通离家34年的女子陈小春,被入户走访的恩施崔家坝民警发现并找到家人后,也与千里迢迢赶来的云南亲人团圆。

离散34年亲人终团圆

10日上午,一辆云南号牌的越野车驶进恩施崔家坝派出所。

31岁的李德权刚下车,一眼瞅见靠门张望的女子陈小春,对视片刻,这个滇东汉子泪水涌出,“姑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去年11月,崔家坝派出所民警毛斌在刘家河村入户走访时,发现51岁的陈小春是外地口音,询问得知她已在该村的崔辉国家住了5年。“当时感觉她头脑不是很灵光,就有些怀疑。”毛斌说,反复问又拼凑信息得知,陈小春原籍是云南昭通市,父亲叫陈万银,5年前从外地流浪到崔家坝镇后被村民崔辉国收留。

民警采集了陈小春的DNA血样,录入到全国失踪人口信息库,并电话告知昭通市警方。“昭通市大关县翠华镇陈万银的女儿陈世春与家人失散三十多年,一直在寻找。”几天后昭通警方反馈信息传来,毛斌再次恳请昭通警方协助采集陈万银的DNA血样入库比对。今年1月4日,DNA比对显示陈万银、陈小春(陈世春)存在血缘关系。毛斌再将陈小春的照片和视频录像发往昭通,待陈万银甄别后接通视频电话,千里之外的陈万银认出了音信杳无34年的女儿陈世春。老人告诉民警,1986年年仅17岁的小春跟家人吵架后,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34年。

10日一早,刘家河村扶贫尖刀班的干部早早将陈小春带到镇派出所,当告诉她云南老家亲人会来团聚时,陈小春泣不成声。

与家人失散34年的陈小春,在老家亲人的陪伴下,终于赶在农历新年的前夕回家团圆。

走失16载携夫回乡省亲

恩施建始县三里乡老村,10号这天热闹不已。离家16年的女子严华带着丈夫、孩子,第一次回到娘家。

2003年9月,年仅16岁的严华从家里走失,患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她流浪到河南信阳,被一好心男子收留并结为夫妻,生下两个孩子。多年来,她一直希望找到自己的老家,丈夫也支持她的想法。去年,在多地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严华终于找到建始的家人并视频连线,确认身份后定于今年1月10日返乡。

志愿者谭洪军说,严华有轻微智力障碍,只说当年是同村一老头答应帮她找个保姆工作赚钱。

“她当时乘火车到达河南信阳后,却没有找到许诺找工作的老头,身上没钱就只好在火车站附近流浪。”谭洪军说,严华只记得自己是“山里人”,小时常去河边玩,志愿者将其诉说的零碎信息上传到“宝贝回家”网站,经过信息对比,就有恩施的志愿者联系到严华的妹妹严丽(化名),基本确定严华是严丽的姐姐。

严丽介绍,姐姐失联后家人找遍了各地,这几年又在网上发了寻亲信息,去年底有志愿者联络上了疑似姐姐的视频,很快就相认了。严丽说,姐姐被信阳当地人收留后,两人结为夫妻,育有一儿一女,“他们对严华非常好”。据严华的信阳丈夫老黄(化姓)称,2003年在信阳火车站看到流浪的严华很可怜,就接回家中,后来就由家人做媒跟她结为了夫妇。

时隔16年,严华终于回家,与亲人抱头痛哭。严丽说,姐姐现在的情况比我们曾经料想的好许多,“我们全家都很开心,可以过一个最开心的团圆年了”。

■编者的话

春节团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两则跟团圆相关的新闻,给人欣慰之余也不免嗟叹。民警、热心志愿者的努力,让背井离乡达16年和34年的两名弱女子终于回家团圆,温暖于心。而另一位翘盼打工儿回家团圆的七旬阮老爹,更是惹人牵挂,我们也盼着他远在南方的儿子,今年能踏上归家的路。老父亲翘盼的,其实不是你已经赚多少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