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
《美顺与长生》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我风 通讯员周贝
1月9日—11日,全国图书订货会在北京举行,2020年的新书好书大多在这里揭开盖头。喜欢读书的读者正好可以在这里淘几本好书猫冬。
又耄耋,又“饕餮”,王蒙出版《王蒙文集》50卷
王蒙先生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是他每天还要慢跑8000多步。今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王蒙文集》50卷。
早在1986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即出版过《王蒙选集》4卷。1993年,华谊出版社出版了《王蒙文集》10卷。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蒙文存》23卷。2014年,人文社推出《王蒙文集》45卷。今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人文社出版了《王蒙文集》50卷。
在新版文集发布会上,王蒙说:“我感到很幸运的地方,我在年轻的时候受过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是后来年岁比较大了,到了耄耋之年,被一个出版社的小编改成‘饕餮之年’。后来我想,又耄耋又饕餮,这正是我的精神。我写起小说来能饕餮,从年龄上看是耄耋的,咱们还要继续以耄耋加饕餮的精神压倒一切其他的声音,还要继续写作下去,还要当创作的劳动力。”“这个创作的劳动力也许当不了几年,我早在十几年以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当电视台问我说你有没有年老力衰的感觉,我说我明年将会有,意思就是今年还没有。当然我也不能太吹,因为年老衰落是必然的,但是在这之前还是要努力写作。”
小人物,大时代,推氧气瓶工人写出《美顺与长生》
如果说王蒙等大家的作品是图书订货会上的长销书,那么像《美顺与长生》,则是由推氧气瓶的工人写出的现象级小说。
《美顺与长生》是一部典型的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作品。小说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写起,以嫁到北京的农村姑娘美顺为核心,通过这一小家庭三代人物,以及周边亲朋的故事,讲述北京工厂大院里一群普通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人情世故、冷暖人生。这是一部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小说。整部小说没有繁复修辞,没有精巧长句,甚至没有过于复杂的情节,但是字里行间准确自然,起承转合咬劲有力,有种一履一印的浑然温度,自然顺畅地把读者带入到美顺和长生的人生中。《美顺与长生》最早是作为中篇小说《北京人》发表在《北京文学》上。杂志社从众多自由来稿中选出这部手写稿,编辑部几个人再一字一字敲入电脑,小说发表之后让众多读者“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把文学圈惊着了”。
作者毛建军1958年生于北京,现为朝阳医院推氧气瓶的一名普通工人。这部虚构的小说中有不少细节来自毛建军的真实生活经历。1995年从东北来到北京的张华经别人介绍和“大龄男青年”毛建军相识,1997年结婚,后育有一女,妻子张华曾经做过“小红帽”管庄站的报纸投递员。因为妻子张华,毛建军开始留意到大量来北京的外地人——因为外地人的生活状态,已经和他息息相关。毛建军说,这个故事尽管是写给媳妇儿的,但女主人公的故事中,只有“卖报纸”这个细节是属于张华的,别的全是“张华们”的。
《美顺与长生》在普遍性的命运中建立起个人的经验,再从自身的个别经验出发,映射旷世人生,即使是最普通的小人物在时代的前行下,依然保持沉着的生活定力,蕴藏着生生不息的强韧生命力。
从长篇,到中短篇,《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出版21种
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自1981年设立迄今,已近40年,获奖作家近50位,在读者中影响巨大。他们大多在文坛耕耘多年,除了长篇小说之外,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等“短”体裁领域的创作也是成就斐然,名篇佳作迭出。今年的全国图书订货会,出现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21种。
对作家而言,长篇小说的体量一方面考验作家的写作耐力,对结构布局、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的要求更全面,对认识生活的宽度和深度的综合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它巨大的包容度也给作家留下了辗转腾挪的空间,它甚至允许旁逸斜出,允许枝蔓横生。短篇小说则不同,在有限的空间内,它需要灵光闪现,需要出奇制胜,需要一击即中。介于中间的中篇小说,是中国独有的体裁,五万到十三万字的特殊形制,让它更有包容度、更有吸引力。而散文,作为中国文学中传统最为深厚的文体之一,一直吸引着当代作家的注意。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李洱也谈了自己对“短经典”的独到理解。他本人更喜欢阅读中短篇作品,因为中短篇作品更容易暴露作家的性情,更纯粹,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一位作者。另外,李洱还说到,对于一个作家的创作而言,一定要经历从短篇到中篇再到长篇的过程,这是作家生活世界不断打开的过程,这之后才能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相信,这套书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最高的成就。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经典》书目
1.《灵魂之舞》阿来
2.《我那风姿绰约的夜晚》张洁
3.《大树还小》刘醒龙
4.《寒夜生花》迟子建
5.《唐朝的天空》李国文
6.《品咂时光的声音》张炜
7.《释疑者》陈忠实
8.《向右看齐》徐贵祥
9.《麦田物语》王安忆
10.《地上有草》周大新
11.《醉里挑灯看剑》熊召政
12.《萤火》宗璞
13.《青春和病》毕飞宇
14.《红狐》贾平凹
15.《离我们很近》李佩甫
16.《忘却的魅力》王蒙
17.《苍老的爱情》苏童
18.《在西去的列车上》梁晓声
19.《你或许看到过日出》徐怀中
20.《在水陆之间,在现代边缘》徐则臣
21.《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李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