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工程绘就城市大绿之美

长江日报 2020-01-10 10:01

让时令花卉在冬季优美绽放,移栽水杉百分之百保成活,远赴深山挑选稀缺楠竹,完成一日栽千树的任务……在城市各种重点绿化工程中,总能看到武汉花木人的身影。他们日夜兼程,保证工期,兑现承诺。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专业实力和工匠之心发挥到极致。

首义文化园:首用地热呵护花坛,冬花绽放美如春

时令花卉在冬季依然能优美绽放,在首义文化园建设中,武汉市花木公司运用创新的地暖技术,让这一设想变为现实,并凭借这项工程夺得中国园林行业最高荣誉——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工程奖”的金奖。

首义文化园位于武昌区阅马场,北临黄鹤楼,西临湖北剧院,是武汉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主场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文化园的建设提出了高要求。

武汉市花木公司采用地源热泵新技术,让地温始终保持在5℃以上,从而使时令花卉在严冬时节,也能悄然绽放。

笔者了解到,地源热泵新技术在当时属于全新技术,此前主要用于温室大棚,如何在户外起到保温作用,在全国没有先例,更无经验可循。武汉市花木公司组织专家论证后,在技术公司的协助下,将156根地热能源桩打进十八星旗花坛地下30多米深处,上层铺设一道具有反辐射功能的保温层,确保地下40℃的热温向上供暖;并在保温层上再铺盖上一层黄沙和煤渣的混合物,增加土壤的透水性,避免积水导致植物烂根。

当年冬季,一品红、银叶菊、新几内亚凤仙花、海棠花等,在地热技术的呵护下,绽放得如春天一般美丽,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

沙湖公园:让每一株水杉向“前”看齐,成活率高达100%

2010年底,沙湖公园开建,按照景观设计要求,园内要建一片茂密的水杉林。如何确保这些水杉移植成活,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一般而言,种植水杉时,树干和树叶的朝向,很难与移栽之前保持一致,特别是在水杉种植较密的情况下,更难做到一致。但不这样做,又容易导致水杉种植后长势不佳,对冷热的适应性不强,从而影响景观效果。武汉市花木公司工程负责人杨涛现场严格把控,要求水杉栽植时的方向,与移植之前的生长方向一致。

此外,在回填土时,采取二次回填法。还在林内安装了微喷灌溉设施。杨涛解释,水杉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水杉树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容易枯萎,甚至死亡。二次回填法可充分保持水杉树体里的水分,使新陈代谢保持平衡。加上种植后的喷水保湿,可以确保水杉的高成活率。

正是因为从栽植方向、填土、围堰、树体萌芽、灌溉等环节进行了严格把控,沙湖公园这片水杉林种植后,成活率达到100%。夏天,水杉林满目青翠;秋冬,则一片火红,这里也成为市民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

东湖绿道二期:选材如选美,高颜值这样练就

2017年底,市民期盼已久的东湖绿道二期建成开放,畅游之后,市民无不被这条新绿道的高颜值折服,纷纷发朋友圈“炫美”。东湖新绿道的高颜值是怎样“炼”成的? 这与建设单位武汉市花木公司在用材上的严苛不无关系。

在森林道清风竹苑,有一座长达20多米的曲折竹廊。建造竹廊需要近40棵胸径15厘米以上、挺直而且结实的楠竹做承重梁柱。这么大的楠竹,一般需要生长15年以上,要找到它们并非易事。公司选材团队辗转湖北咸宁、湖南岳阳、江西九江等地深山寻觅。最终在上述三地茫茫竹海上千棵老楠竹中,精心挑选出近40棵符合条件的楠竹。

森林道太渔桥往南约600米处,有一条精心打造的紫薇大道,道旁种有从浙江精心选购的222棵大规格紫薇树苗。夏天花开时节,这条大道成为市民赏花留影,特别是拍摄婚纱照的最佳去处。

这些紫薇树均戴有一条坠有蓝色塑料标识的钢丝“项链”。武汉市花木公司森林道项目经理苏鹏介绍,“项链”如同紫薇树苗的身份证,有了它才能在紫薇大道种植。该公司在浙江嵊州苗圃选苗时,每看中一棵,当场就给紫薇树苗戴上“项链”。而一旦失去“项链”,树苗就失去了在紫薇大道“安家落户”的权利。

天河机场工程:日种千株树,提前4个月完成绿化重任

在天河机场,武汉首条水杉大道向各地游客展现着武汉的市树风采。

作为武汉市的市树,武汉市政对大规格水杉苗木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天河机场T3航站楼周边首次大胆引入水杉,种植5500株。如此大的体量,众多难题要克服,给工程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面对工期紧张、地域分布广、管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协调工作多的实际情况,武汉市花木公司迎难而上。在施工前期,工程五部紧密关注天气,抢在雨天之前完成土方整形。他们连续10天坚持24小时不停工,顺利完成土方的开挖和回填,为后期种植环节节省了1个月的时间。

在栽苗高峰期,现场一天有2000人同时施工,50余台挖掘机、洒水车、吊车等机械设备高速运转,一旦各个环节对接不畅,现场将出现混乱,影响工程进度。提前计划、周密部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从苗木采购、进场、引路、卸货、修剪、栽种、扶正、支撑、浇水等每个环节细化到人,最终完成高峰期一日栽种1000棵树的任务。

2017年1月10日,栽种2万棵乔木、60万平方米绿化量的重任高效又优质地完成了。这比原计划完工的时间提前了4个月,让机场T3航站楼更好更快地通过了验收。

中山大道:保护大树,百年老街变身美丽林荫路

2015年启动的中山大道景观综合改造工程西起武胜路、东至一元路,全长4.7公里。该项目绿化工程相关负责人武汉市花木公司彭伟介绍,工程的最大亮点在于对大树的保护,以及“请”法桐回归中山大道。

保护古树,才能留住老街的“根”。在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法桐林荫温馨地映出这座城市美好的记忆。武汉市花木公司通过精细化施工,让中山大道保留历史余味,重新焕发出现代生机。“升级版”的中山大道,既保留了八成老行道树,又增添了900多株新树,漫步在4.7公里的街道上,行人可领略到现代又古典的“十里绿廊”的景象。彭伟介绍,像武汉美术馆门口的两棵法桐,已经有50年历史,作为中山大道的地标性景观之一,经把脉治疗,被完好地保留下来。

中山大道道路改造工程受交通因素影响,只能在凌晨1点至5点间进行施工,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经理杨海牛现场坐镇,在各个施工现场经常会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或与施工人员通宵奋战,或在施工过程中破解技术难题。正是因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才得以保证让蕴含“百年情怀”的中山大道如期开街,再现历史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