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张莉
岁末年初的武汉又传喜讯:近日,武汉市各区最新数据显示,武汉GDP“千亿区”增加到了9个。其中两位“新兵”,一是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一是江夏区,两者作为新城区发展的佼佼者,喜入“千亿俱乐部”。
“千亿俱乐部”成员达9个
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有9个区GDP过千亿,分别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昌区、江岸区、洪山区、江汉区、汉阳区、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江夏区。
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认为,武汉涌现这么多“千亿区”,表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走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表明武汉的发展潜力巨大。
市统计局表示,截至去年三季度,武汉GDP连续9个季度保持7.8%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高于去年我国计划GDP6%-6.5%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前四。
专家指出,作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武汉的“芯屏端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基地高歌猛进,新动能支撑进一步增强,这些都确保了武汉经济在整体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近4年每年至少两个区入列“千亿”
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近4年,武汉每年就有至少两个区进阶“千亿级别”。
2016年,江汉区成为全市首个突破千亿元的行政区,标志着我市区级经济开始向GDP千亿元跨越。同年,我市首次对两大开发区GDP进行初步核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GDP均超过了千亿元。2017年,武昌、江岸区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过千亿。2018年,洪山、汉阳区跻身“千亿区”行列。
2019年,新城区也开始发力,江夏区、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迈入“千亿区”。
“‘千亿区’加进来2个新城区,这说明武汉市开始注重中心城区与新城区之间的均衡发展。”邹薇认为,武汉市2018年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元,要想突破2万亿,不能只靠中心城区,还需要各个城区均衡发展,必须在新城区的发展上下功夫、更上一个台阶。
两个新成员新动能强劲
2019年,江夏区主动融入全市大健康产业规划,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1000亿级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聚集。
这一年,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7个,47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工。
“‘千亿区’俱乐部不断增加新成员,是武汉经济新动能向好的体现。”市政协委员、朗星资本董事局主席倪朗认为,东西湖区背靠天河机场,大力发展临空港相关产业,并迅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此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跨过一条街,就到了另一个区,如今各区在各自发展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倪朗看来,江夏区紧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大健康产业,未来可以增强与周边“兄弟”城区的优势互补。“江夏有地,东湖高新有人才,两个区能携手同行。”
邹薇调研过昆山、常熟、张家港等一批千亿县级市,她发现,晋级“千亿俱乐部”通常要必备三个“素质”:一是要有几个非常富有前景的、高附加价值的支柱产业;二是要有集聚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平台;三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规划,形成高质量的生活街区、生活社区。
“所以一些尚需努力进‘千亿’的区,要有长远眼光,超前布局,把‘三要素’做得足够好。”邹薇说。
黄陂区有望成为“下一个”
随着武汉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化,武汉市“千亿区”的数量,还将有所增加。
黄陂区最新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9年黄陂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GDP比上年增长8%,首次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幅排名全市第一,综合经济指标考核跃居新城区前列,成为发展势头最强劲的新城区。
接下来,黄陂区即将开工建设全国第三大会展中心,全国最大专业足球场,助力武汉承办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申办2030年世界杯足球赛,中日(武汉)产业园选址临空产业园……黄陂在武汉临空经济的核心地位日渐凸显。以此趋势,该区或许有望在今明两年冲刺“千亿区”。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雷衎)
华星光电成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强势开局
9个“千亿区”个个看点十足
长江日报讯(记者高萌 雷衎)9个“千亿区”各自强点在哪?它们是如何实现GDP过千亿的?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9个区高质量发展有着各自鲜明特色。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制造业强区跻身赛会经济“国家队”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
2019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创新平台加速建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投入试运行,建成全国场景最丰富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发出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试运营牌照。这个传统制造业实力强劲的区,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0%,赛会经济、体育产业跻身“国家队”。
东湖高新区:
“芯屏端网”自主创新一马当先
(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
2019年,东湖高新区加快打造产业之“芯”、动能之“新”,“芯屏端网”迈开坚实步伐。华星光电T3实现满产满销,成为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全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出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首台“汉产”氢能车、9纳米光刻实验样机等重大自主创新产品,科技创新高位竞进。
武昌区:
经济规模跃居中心城区第一
(预计生产总值增长8%,达到1450亿元)
2019年,武昌区经济规模跃居中心城区第一,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凸显,引进省级以上金融机构6家,新增基金10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阿里巴巴华中区域总部落户,聚集产业发展新动能。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旅游区建设持续推进,旅游总收入增长13.6%,游客接待量刷新纪录。
江岸区:
纳税亿元楼宇达15座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7.5%)
2019年江岸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纳税亿元楼宇达15座。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新引进世界500强2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个,金融总部(区域总部)6家。新增就业2.8万余人,就业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第一。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院士研发机构5个,众创空间面积超65万平方米,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洪山区:
新增企业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位居中心城区第三)
2019年,洪山区不断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结合高校及其周边存量资源开发,大力推动产业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80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位居中心城区第一。新增企业9662户,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江汉区:
2019年全国竞争力百强城区全市排第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2016年江汉区成为全市首个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城区。2019年,江汉区1月—11月份新增就业目标完成率居中心城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9%。2019年全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城区排名中,位列武汉第一,全国第34。建设全省首个5G应用试点示范区,建成399个5G基站。此外,全面启动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规划设计成果被商务部全国会议推介。
汉阳区:
外贸进出口增长全市第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达到1180亿元)
2019年,汉阳区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完成区级城建投资80亿元,位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杨泗港长江大桥等4个市级重点工程建成通车,鹦鹉大道等38条道路改造提升等,道路畅通率保持全市第一。此外,汉阳蝉联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7%、位居全市第一。
临空港开发区(东西湖区):
投资和项目推进考核全市第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临空港2019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7个,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7个。47个亿元以上项目顺利开工,投资和项目推进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京东方10.5代线项目提前两个月点亮,康宁玻璃基板项目实现试生产,众维亿方、法国液化空气等50个项目完工投产。
江夏区:
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强势开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达到1000亿元)
2019年,江夏区全区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将跻身武汉千亿城区行列,首次入榜“中国百强区”。这一年,江夏区主动融入全市大健康产业规划,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强势开局,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1000亿级产业集群,定位为武汉市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聚集。
武汉“千亿区”产生时间表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整理 制图 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