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黄黄“大临空”探秘:牵“机”而动,“跑道”外布局……

湖北日报 2019-12-23 21:41

‍‍‍‍‍‍‍‍‍‍‍‍‍‍‍‍‍‍‍‍‍‍‍‍‍‍‍‍‍‍‍‍新引擎牵“机”而动

——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观察(上)‍‍‍‍‍‍‍‍‍‍‍‍‍‍‍‍‍‍‍‍‍‍‍‍‍‍‍‍‍‍‍‍

编者按

‍‍‍‍2019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武鄂黄黄协同发展,创建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借鄂州机场建设之东风,鄂州、黄石、黄冈三地作为武汉“大后方”,积极发展临空经济,“鄂黄黄临空经济区”呼之欲出。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三地,采访省直相关部门及企业界、学界人士,报道相关思考、进展和布局,敬请关注。‍‍‍‍

冬日暖阳中,车行鄂州机场核心区施工现场,昔日起起伏伏的丘陵,成为一马平川。历经两年建设,飞机起降的跑道已现雏形。

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正在鄂东地区开启,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地竞相推进临空经济,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展现。

‍‍打造东方“孟菲斯”‍‍

按照规划,鄂州机场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它将与武汉天河机场呼应,客货运互补,更有效辐射周边地区。”顺丰总裁航空顾问麦宗儒说,机场采用“航空货运枢纽+龙头航空物流企业”模式运营管理,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

“正如联邦快递入驻带来航空业繁荣,进而促动孟菲斯这个美国内陆小城成长为世界第一的货运空港,专用货运机场对于鄂东地区、湖北乃至全国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表示,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地可依托机场项目,站在连接世界的高地,以临空产业为基础,发展高端前沿产业集群,建成立足长江、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枢纽中心。

“紧邻鄂州机场,对黄冈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称,卾黄黄城市人口规模到2035年预计突破千万,三地携手武汉,将崛起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

“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是改变生产力格局的重大项目,黄石将举全域之力紧抓这一转型机遇。”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表示,由于机场的带动,从东湖高新区起步、穿过鄂州境内并延伸至黄石、黄冈的狭长地带,必将是湖北乃至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耀眼走廊。

“我们的最终抱负是与孟菲斯并肩。”鄂州市委书记王立说,鄂州将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黄石、黄冈合力打造我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通道。

武汉海关学会会长张良柱认为,适时支持湖北自贸区片区向鄂州机场延伸,并赋予先行先试权,形成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的洼地,可为未来打造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奠定基础。

(鄂州机场供图)

争分夺秒加快建设

鄂州机场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主体项目。本月初,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带队在施工现场主持调度会,对照任务清单一一梳理。会议期间,资金和用地是三地反映最多的难题。

“每天30万立方米的土石开挖量,与修建一个地铁站相当;一个月投资量,等于修建一个神农架机场。”作为机场建设所在地政府负责人,鄂州市市长刘海军深感任务艰巨:除了主体工程和配套项目要调整大量用地,该市临空经济区成立初期将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需用地计划及占补平衡指标。

自2017年12月启建以来,鄂州机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43亿元,明年计划为45亿元。近3年间,鄂州已为机场配套建设在征迁安置、水系改造、土石方补贴等方面投入近百亿元。

黄石市正在全域规划临空经济,起步区拟控制在35平方公里以内,设在大冶市还地桥镇及铁山街办相关区域。仅以还地桥镇已规划的5300余亩地为例,红线内基本农田2784亩、林地470亩,其他农用地1210亩,再除去建设用地780亩,未利用地仅60亩,也面临着同样繁杂的调整工作。

相对而言,与机场隔江相望的黄冈适用开发地域较广,但资金压力也不小。特别是修建鄂黄第二过江通道,黄冈市政府已与中国中铁签订协议,总投资预算136亿元。

“早建成,早受益。”潘幼成说,鄂州机场是全省瞩目的头号工程,必须克难攻坚,争分夺秒加快建设。

鄂州机场效果图(鸟瞰)

众多资源加速聚集

同样争分夺秒的,还有机场口岸、综合保税区以及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的申报工作。

眼下,省商务厅正牵头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口岸对外开放申报的前期工作,并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全省“十四五”(2021至2025)商务口岸发展规划,力争上升至国家层面。

今年5月,苏州西奥物流管理有限公司中标承担鄂州机场综保区申报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冯文新介绍,综保区选址南靠机场,规划总面积5.35平方公里,可研报告已向省政府提交,计划明年2月正式向国家申报。

“综保区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内外经验,‘枢纽机场+综保区’已成为标准功能性配置。”鄂州市商务局局长余国安透露,为确保申报成功,全市正聚集保税物流、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飞机改装维修等产业,并谋划引进相关项目。

鄂州机场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专用货运机场。顺丰湖北空港城项目物流产业发展处负责人桂旭说,综保区一期建设侧重保税物流加工区、口岸作业区和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并将延伸至机场内部,实现口岸、空港与综保区一体化,最大限度简化通关流程。

此外,综保区范围内的燕矶港,还规划建设14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以实现水港与空港联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集航空、水港和保税功能于一体的综保区。

国家铁路集团副总经理黄民在调研时表示,支持鄂州机场国际货运与国内高铁货运无缝对接、内外通达,让鄂州机场成为国际航空快递业务在国内的集散中心、全路高铁快运的枢纽节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王兵 刘娜 梁晓莹)

(《湖北日报》2019年12月18日 第8版)

‍‍‍‍‍‍‍‍‍‍‍‍‍‍‍‍‍‍‍‍‍‍‍‍“大临空”呼之欲出

——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观察(中)‍‍‍‍‍‍‍‍‍‍‍‍‍‍‍‍‍‍‍‍‍‍‍‍

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伊利集团在华中最大的酸奶生产企业。未来临空经济中,高端乳业将是有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全媒记者梅涛 摄)

在鄂东,武汉、鄂州、黄石、黄冈4座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之间相距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鄂黄黄之间更是不足50公里。

今年8月,黄冈市委把临空经济列入做强做优的五大产业之一,要求加快突破。

10月,黄石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以鄂州机场为依托,构建全域临空经济区。

“周边城市都想搭上这趟发展快车,行动很快。作为机场所在地,我们不能高枕而卧。”鄂州市领导充满紧迫感。

规划先行 抢搭快车

今年3月14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12月4日,经省委编委批准,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成立,管理机构挂牌,对区域内乡镇实行托管。

“近水楼台先得月。鄂州发展临空经济,优势无可替代。”鄂州市市长刘海军介绍,国家迄今共批复14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部由机场所在地申报。

根据总体方案,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三分之一强,其中规划面积178.7平方公里,按“一港五区”展开空间布局,即以机场为核心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港,在其周边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区、先进制造引领区、航空物流聚集区、生态基底保护区和综合服务创新区。

黄石、黄冈两个“伙伴”也行动起来。

黄石决定,将临空经济区起步区选在大冶还地桥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拟先期开发8000亩至1万亩。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反复强调“大临空”理念:“鄂州机场是世界级机场,黄石全域都是临空区。”

黄冈率先制定完成临空经济区概念性总规,核心发展区确定为黄州、团风、浠水的滨江地带。

建桥修路 连通机场

鄂州机场到黄冈市区的直线距离,比到鄂州城区还近,仅一江相隔。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鄂黄第二过江通道——鄂州长江大桥建成。”黄冈人心里清楚,大桥不通车,临空经济无从谈起。

今年4月,黄冈与鄂州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大桥项目。目前,桥型、桥址已确定,大桥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市政快速路。建成后,从鄂州机场经大桥可向北直通武鄂、大广等高速公路,也可在15分钟内通达黄冈市区,使机场的腹地大为延伸。

对于正在加快建设现代港城的黄石来说,与机场的连通,可使公、铁、水、轨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最终打造出“30分钟”临空经济圈。

该市交通部门介绍,目前正重点推进机场高速、203省道、武鄂黄快速通道等“1+6”快速干线公路建设;依托武九高铁,推动空铁联运;加快推进有轨电车建设,预留轨道公共交通直达空港、接入武汉的通道条件;加快黄石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高端商务、应急救援“空空联运”通道。

作为鄂黄黄临空经济区“主场”的鄂州,交通建设更偏向于对接武汉。鄂州市委书记王立介绍,正在编制的武汉大都市区规划,鄂州作为唯一的地级市被全域纳入。鄂州机场建成后,武汉将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4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推动武鄂加快协同发展,为将来武鄂共同争创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创造条件。

据介绍,鄂州拟与武汉共同规划建设从天河机场、阳逻港、三江港到鄂州机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争取19号线、30号线地铁延伸至鄂州。

畅想“长江第一湾”

专家认为,从武汉到鄂黄黄,这段长百余公里、宽30公里、沿着弯曲长江岸线延展的地域,已是湖北生产力最发达、创新能力最强、生产要素最富集的所在。未来,随着鄂州机场起飞,这里有望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长江第一湾”。

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感受到三地“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火热激情,也聆听了三地负责人对于从国家和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引导、政策支持的期盼。

黄冈产业发展尚不充分,政府财力薄弱,期盼将“鄂黄黄临空经济区”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先导产业引入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

鄂州在服务机场建设过程中,配建了大量道路、管网、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压力空前。省发改委一份调研报告也认为,由于全力投入机场配套建设,鄂州未来几年新项目将面临选址难、落地难,确需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大力支持。

黄石方面,市委书记董卫民在对黄石电子信息、生活服务等适空产业的优势充满信心,同时希望省里在政策层面加强产业布局方面的引导,争取把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据了解,省发改委已编制印发《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对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进行统筹,重点调整了产业布局规划,下一步,交通、口岸等建设规划也有望实现一体化协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兵 刘娜 戴劲松 梁晓莹)

(《湖北日报》2019年12月19日第10版)

‍‍‍‍“跑道”之外竞相布局

——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观察(下)‍‍‍‍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鄂州机场建设工地上,中建三局的建设者们如此描述这场改天换地的鏖战。

伴随着以鄂州机场为主体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围绕着未来10年的临空经济产业,三地都在积极布局。

“凌云”壮志 各显其强

“鄂州的优势在于发展直接和机场跑道有关的产业,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12月12日,鄂州市市长刘海军指着刚刚挂上的机场建设规划图,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作为全程参与机场选址、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股东,顺丰速运公司将其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航空物流产业园选址于城际铁路鄂州东站周边,计划投资38.9亿元。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起步规划中,占地5平方公里的综保区,吸引了许多跨国行业巨头的眼球。全日空控股的日邮物流、全球最大的飞机改装维修企业新科宇航等均已展开实质性谈判。

“三地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应该在‘非跑道领域’,如航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等。”黄石市政府副秘书长、招商服务中心主任程艳民认为,黄石的优势在于基础较好、且已形成集群的电子信息等制造业。

黄石开发区·铁山区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其质量轻、附加值高的产品,具有典型的适空经济属性。(图片由该区宣传部提供)

向高、精、轻、尖领域发力。今年11月,黄石(杭州)招商推介会上,黄石开发区?铁山区一口气签下16个项目,均是“芯屏端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截至目前,黄石临空经济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01个,总投资1607.2亿元。

黄冈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谋划临空经济总体规划。在设计院项目负责人罗志刚看来,黄冈的优势是土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具有全面的产业承接能力。“临空经济并不局限于高科技制造等产业,而是通过交叉关联、衍生效应,带动一、二、三全产业链发展,比如临空农业,高端花卉、蔬菜、药材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等。”

乘“机”起飞 重在速度

打开湖北地图,鄂州、黄石、黄冈像3个紧紧相依的兄弟,而鄂州机场刚好位于三地的地理中心。

航空货源的特点是质量轻、附加值高、时效要求高。三地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速度经济”。

从洽谈到落地,不到3个月,总投资10亿元的发网物流情定黄石港,成为招商局局长曹桂兰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目前,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计划明年一季度开工。

“鄂州机场距离黄石港直线距离10公里,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当其时。”黄石港区委书记陈汉华介绍,目前,还有7个项目与该区达成落地意向,包括互联网人力资源结算中心、找煤网物流平台、车管家险后代步车项目等。

在鄂州,葛店开发区已形成以普洛斯、维龙、东方物流和华中冷链港等为代表的大物流板块,以唯品会、苏宁和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大仓储板块。

“在整个产业链中,葛店电商仍处于偏低环节,多限于仓储和物流。”开发区副主任万兴平介绍,机场建设有利于葛店电商布局全产业链,保税、结算、数据、跨境等新业态将快速跟进。

在黄冈,顺丰速运的4个中心已初步确定落地,包括职工生活中心、培训中心(顺丰大学)、大数据中心和财务结算中心。

尊重规律 竞合共赢

“光谷向东,直达顺丰。”鄂州市招商服务手册上,这样描述机场与光谷产业的关系。2018年初,市政府设立200亿元航空产业发展基金,驱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带动与物流相关的智慧制造、医疗健康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光谷科创大走廊,向东直达黄石港。”黄石市市长吴锦说,这个“黄石港”指的是黄石新港,途经临空经济区大冶还地桥镇和铁山区。

12月13日,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也破土动工,标志着黄冈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取得实质性进展。

省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各地的临空经济产业规划可以起到一定引导作用,项目最终在哪里落地,或许更依赖于当地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情况。

适度竞争,让市场说了算,有利于产业发展;围绕同一产业,同向发力,形成产业集群,则能实现多赢。

省发改委12月17日发布的《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将鄂黄黄临空经济区规划到了2035年,分为16个组团——

黄冈重点发展航空教育培训与科技研发、空港商务办公、航空科技制造、供应链仓储服务4个组团;鄂州重点发展国际总部创新、航空物流服务、综合保税服务、全球供应链综合服务、时令生鲜商贸、生物科技与医药生产等9个组团;黄石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临空商贸组团;三市共建鄂黄黄临空创新协作组团,探索新飞地经济模式创新。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武鄂黄黄一个都不能少;乘“机”起飞,组团发展,临空经济未来可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戴劲松 王兵 梁晓莹)

(《湖北日报》2019年12月23日 第9版)

‍‍‍‍‍‍‍‍‍‍=====【东湖评论】=====‍‍‍‍‍‍

‍‍‍‍‍‍不等不靠 临空起飞‍‍‍‍‍‍‍‍‍‍

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有高质量项目做支撑。围绕临空经济做文章,正是湖北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鄂州机场施工热火朝天,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挂牌成立,“鄂黄黄临空经济区”呼之欲出……荆楚大地每天呈现着新的建设图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正在鄂东地区开启。鄂州、黄石和黄冈三地携手武汉,有利于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为湖北乃至中国经济发展塑造新的区域发展格局。

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临空经济建设成为普遍关注。对湖北人而言,把临空经济从热词变成产业现实,还需要我们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作为国家“十三五”时期的重要生产力布局,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定位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专业货运枢纽。其中,鄂州机场是核心枢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全面推进、整体发挥效益的引擎。项目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依托货运机场衍生出临空经济,鄂州、黄石和黄冈争先恐后抢搭快车,积极主动融入这场宏大的布局,既为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湖北改革开放挖掘了潜力。

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有高质量项目做支撑。围绕临空经济做文章,正是湖北以高质量项目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汉十高铁,还是鄂州机场,建设难度之大,面临困难之多,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精卫填海的韧劲是无法实现的。这样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也生动地展现了各地积极对接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创新思路,唯恐坐失良机的发展劲头。机遇最不喜欢的是“等靠要”,最青睐的是主动作为、积极谋划。鄂州乘势而上,黄石和黄冈借势而为,鄂东地区在抢抓临空经济发展机遇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牢牢架构在这项重大机遇之中。

临空经济的发展布局并非湖北独有,更有城市走在我们之前,我们靠什么来赢得市场、赢得主动?如何克服资金和用地上的困难?如何主动对接重大项目的建设要求?如何避免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这都需要我们有主动作为、不等不靠的奋进姿态,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推进对外开放的胸襟,有跨区域合作发展的一体化的思路。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的落地,倒逼我们要在营商环境优化、服务理念升级上迈进一步,否则会有“煮熟的鸭子飞了”的危险。重大机遇要抓住、用好,更需要我们有先行先试的勇气、制度创新的胆识。不能只等着重大项目的红利福泽自己,更要自己创造条件和机会赢得更多发展红利,如此,才是发展的“主攻手”。

一项项重大工程为湖北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建设带来新的契机,铺就了新的平台。遵照客观经济规律,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以不等不靠的自主性,以创新进取的精气神,我们就能不断打开地方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湖北日报》2019年12月19日 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