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青山
章华台
高原诗韵
晚晴
江上青山展画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
【人物简介】
张军,当代山水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曾任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代表作品《除夕图》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被评为优秀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古乐悠扬舒缓,笔墨流淌诗意。国画家张军爱一边听音乐,一边作画。11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湖北省美术院张军工作室,与他谈画聊艺。
古稀之年的张军,是我省国画创作代表人之一,擅长山水。他出生于南京,青年时期来到湖北十堰生活了近40年,现居武汉。依山傍水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创作既雄浑大气,又秀美灵动。
金陵古风、秦淮烟雨使得少年时期的张军,从小便浸润着浓郁的江南文化。他喜欢看画,更喜爱画画,常常在上学或放学途中流连于南京书画老店十竹斋。在湖北十堰市群艺馆从事美术工作期间,师从国画艺术大家周韶华。
在十堰生活的近40年中,原始苍茫的神农架,苍劲厚重的秦巴山水,处处都留有他跋涉攀越的足迹。张军数次奔走于武当山,感受三十六岩、二十四涧,领略其雄奇险秀、幽静苍茫,四季轮回,他把自然山水网罗于胸中,激荡于心扉,做到了可以信手拈来,泼墨成画。
1984年,张军的作品《除夕图》,入围全国第六届美展被评为优秀奖,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艺术之路上,初出茅庐便崭露头角,但他深知自己的不足,还需要学习与提升。于是,他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潜心研究学习他喜欢的南方画派杰出代表人物,例如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周韶华等大家的山水画特点。他师古人,学前人,博采各家之长,抱真守朴,摒弃虚浮,追求山水画优美隽永的境界。
张军的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面貌,他创作的《云漫紫霄》构图新颖,气势博大,意境高远;《云岭秀色》远山近黛,云雾缭绕,墨色融合;《归巢图》更注意探索新的艺术语言,画面中既有具象的房屋、树木描绘,又有抽象的泼墨、泼色运用,似云又似雾的蓝色泼彩极富韵味。他的画作,以传统山水画的意象造型为主,在对景写生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提炼,用审美的眼光去表现山川江河之美,执着于自我内心真实自由的抒发。张军介绍,我出生在南方,却常年生活在北国。北方山水风骨奇峭,雄浑凝重;南方则温润清灵,平淡天真。对南北画风的研究,使我有心融南北之风,并形成自家面目。他说,周韶华老师的气势派画风对我影响也很大,用画家眼睛观察世界,将美的本质和画家的感悟,与自然生命的本质联系起来,追求人与自然共鸣、天人合一的境界。
近年来,张军敢于画大画,善画大画,并且得心应手。湖北国画家中,一说到画大画,便想到张军。他画的丈二以上尺寸的大画,累计超过50多幅。他画的这些鸿篇巨制,还有部分是用四张丈二宣纸拼接起来,如《武当山》、《三峡大坝风光》等等。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浩瀚的林海,有的是绿水欢歌的泉流,或山势雄险,峡谷幽深;或溪水奔流,林木森森;或云山千叠,气象万千。画面中,流露着对自然的敬畏和依恋,张军就是这样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他与我省另一位国画家施江城合作的《高峡平湖图》,入选国家近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画面中,江水浩渺,重峦叠翠,壮丽的江山图景,与宏伟的时代工程浑然一体,是近年来巨幅画作中少有的精品之作,此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上长期展出。
张军除了大画画得很有气势,小品画也画得很有神韵。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说,张军长期面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体悟,勤奋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探索了属于他自己表现意境的山水画语言,开拓了一种有新意的体现壮美、深邃、宁静的审美空间。在传承古法时,表现现代气息,以笔墨表现结构,以笔墨抒情达意。“他给我们构建了个性鲜明的武当山水。”著名艺术家周韶华说,张军与我同行30多年,他言忠行笃,慎独自强,显现出艺术本色与为人本色的一致,是很宝贵的。在我的诸多弟子中,大家都称他为“老大”,也是自然合乎情理之事。
“古稀之年,唯绘画上不敢偷懒。”张军说,要更好地继承传统和开创山水画的时代新风,是要下大力气去做的。笔墨当随时代,现代人的视野、世界观、对自然的感受,和古人不可能一样。只要传承有绪,有沉下去的治学精神,有敬畏艺术的虔诚之心,有完美表达的艺术语言,一定会在事业上达到新的高度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