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姐”,姓李,名世凤,湖北宜都人,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故事大王”徐荣耀的夫人。近些年来,写“耀哥”(熟悉并热爱这位“故事大王”的人对徐先生的尊称)的人很多,耀哥的传奇人生故事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但写“凤姐”(熟悉并热爱李大姐的人对她的敬称)的人却不多。老实说,没有“凤姐”就没有“耀哥”。我这人好打抱不平,今日非得说说“凤姐”不可!
我是今年四月初回老家探亲兼釆风结识耀哥的同时认识凤姐的。虽说是初相识、几次接触,这对夫妻就给我的心灵带来火星撞地球般的震撼。
有智者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以前我对这句话总是半信半疑,但结识耀哥凤姐这对夫妻后,自己不仅不再怀疑而且确信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难怪有人说没有希拉里,就没有克林顿,这条真理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凤姐如何让我折服并被她感动得一塌糊涂,口说无凭,还是以事实为证:
首先说说凤姐的眼光。在耀哥初中都没读完,二十郎当做裁缝师傅时,十八岁的凤姐已是宜都古老背农具厂“革委会”主任,端了“公家饭碗”,加上漂亮,说媒的人自然不少,标准条件肯定不低,即使不是如今所说的“高富帅”,起码也得是个“公家人”方门当户对。耀哥就是陪同“公家人”去相亲的,可凤姐却一眼相定了耀哥。
凤姐一见钟情于耀哥,是个女人都会。那时的耀哥,眉清目秀,笔杆条直,一米七八的个头,笛子、二胡加上唱京剧如同专业演员一般。可问题是这个美得稀罕的小伙子,却是个“黑五类”子弟(父亲曾任过国民党军队的军需营长),并且很快就要从小镇上下放到农村去。身为厂“革委会”主任的凤姐不是不知道利害关系。几乎是在一片不看好声中,包括在家人亲友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极力反对中,凤姐毅然决然地不计后果代价的选择了耀哥。
我没和凤姐单独交谈过,是从其他资料和她二女儿李明一篇《只要真心在,爱情不会老》的文章中知道她的爱情故事的,从她超人的胆识中,让我看到了当年这位美少女的智慧与眼光,看到了她身上蕴藏的巨大勇气与能量!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政治生态中,凤姐竟敢理直气壮地定情于“黑五类”之子,于自己的政治生命而不顾,于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而不顾,我想凤姐绝对不会“糊涂”到只图耀哥外貌和才气那么简单,而一定是她从耀哥身上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说看清看准了耀哥不同他人的特质及未来,当然这是我的猜测。不论什么说,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能看到希望,在看不到未来的时候能看到未来,这就是凤姐最让我折服的地方。
其次,我要说的就是凤姐几十年来为耀哥无怨无悔地付出。1971年,已在小镇当了5年裁缝师傅、年届21岁的耀哥,以“知青”名义下放到一个叫蔡冲的贫困地方当了农民。凤姐就是在这个时候,放弃城镇户口,放弃“公家饭碗”,背着铺盖卷儿到蔡冲与耀哥一起当农民,结婚房是农家一间原来喂牛的偏搭小草房,风可以进,雨可以进,蚊虫可以进,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顿,对如花似玉的凤姐、对细皮嫩肉的耀哥,还有头上顶的那个“黑五类”子弟帽子,可想而知要受怎样的煎熬?而且这个农民一当就是9年。在这9年中,这对好强的年轻夫妻,凭他们的善良与坚强,把生命稳稳地扎进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里,还在这间破旧的小茅屋里,先后迎来了两位漂亮的小天使。他们是怎样同甘苦共患难度过这段岁月的,有许多说不完的令人心酸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二女儿李明用“坚守”二字为她的父母爱情作了十分确切的诠释,并用“父亲足够善良优秀,母亲足够纯粹真诚”作了恰到好处的评价。她在《只要真心在,爱情不会老》一文中深情的写到“一切艰辛都已成为过去,父母年轻时所有心酸的眼泪到今天都已幻化成满天星辰,照耀着父亲满满的故事成果和母亲满满的幸福”
耀哥的故事人生就是从当农民那年开始的。那个时候的农民是在生产队集中一起干活的,耀哥发现农民们喜欢在劳作间隙讲些“曰古瞎”(带点黄的那种民间故事),于是做了有心人,就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间故事,晚上趁凤姐一边做饭及哺乳婴儿时,先讲给凤姐听,得到凤姐首肯后,第二天耀哥就在田间地头和打谷场上开始了他的故事演讲。耀哥是个有表演天赋的人,一开讲可谓口若悬河,每个故事都被他讲的精彩纷呈、活色生香,让农民兄弟姐妹们听得如痴如醉、屏气凝神。从此,在凤姐的支持和鼓励下,耀哥一发不可收,讲出了大名堂,讲出了大影响,讲出了自己和凤姐人生的大改变!当农民9年后的1978年,宜都县文化馆相中了他,一跃成为了“公家人”,不久因为抓农村文化建设成绩瞩目,又一跃当上了市文化局副局长。我就想,如果没有身后的凤姐的开明,没有凤姐的倾力支持,而是像其他人一样把讲故事当成“日古瞎”,看着是不务正业的话,耀哥的故事人生也许早就夭折了。还有,耀哥到县文化馆、市文化局工作后,先后用17年时间,上山下乡、走街串户收集整理民间故事,风里来雨里去,仅自行年就骑坏了27辆(其中3辆被小偷顺手牵羊的不算)。家庭里的事,包括两个孩子的照顾,凤姐一人承担没有半点怨言不说,还抽出时间陪同耀哥去各地演讲,并兼管耀哥演出时的化妆、服饰、摄影录像和场外指导。到如今,耀哥已出版故事书40多部,故事不仅讲到了省里,还讲到了北京老舍茶馆,讲到了首都人民大会堂,讲到了境外国外,2007年12月参加中国首届故事节斩获银奖,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故事家”荣誉称号;2011年10月,参加湖北省首届故事大王比赛斩获金奖,被授予“湖北故事王”荣誉称号。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尽管耀哥有无尽的才华和对事业的执着,但如果没有背后凤姐几十年的默默付出与牺牲,耀哥不可能有今日如此大的成就。要知道,一个18岁就能在一个厂当“一把手”的人,一个能说会唱的人,一个十字绣达到工艺美术大师级别的人,其才华和能力也完全可以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来,可凤姐义无反顾地做了耀哥这棵大树的绿叶,你说我怎么能不被凤姐的动人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呢?用我们军人的话说,耀哥军功章的一半是属于凤姐的!
(本文先后载“壮族老家”“宜都暖立方”“爱宜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