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从医 匠心治学 ——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何志兵

楚天快报 2019-12-12 15:52

楚天快报记者刘孝军通讯员龚波

■他从事放射工作27年,凭借高超的技术、特有的认真和责任心,为百姓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他没有什么壮举,始终秉承为病人服务做就做到最好的理念,赢得众多患者的信赖和赞誉。他无论对“规培”生、进修生、实习生,还是本、专科学生,都严格要求,考试合格率高达95%以上。他,就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度人民好医生、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何志兵。

火眼金睛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何志兵从医多年的准则。他热情接诊每一位患者,认真书写每一份影像诊断报告,精准操作每一台介入放射手术,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

2008年7月,双沟镇5岁的乐乐(化名)出现咳嗽并伴有发烧症状,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一周,病情却反复,被父亲送到市一医院儿科。医生建议给乐乐拍张胸片确诊病情,当时已到下班时间,乐乐的爸爸正好碰上何志兵。何志兵仔细地为乐乐拍胸片并书写诊断报告。结果显示其左下肺有少许感染病灶及局限性肺气肿,未见其他明显X线征象。“这个结果不应该咳嗽伴发烧一个星期。”何志兵找到乐乐父亲了解情况,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一旁的乐乐低着头,偷偷地看着爸爸。何志兵把乐乐拉到一边轻声问:“乐乐,你前几天是不是被什么东西噎住过?”乐乐轻轻地回答:“我吃花生米时被卡了一下,怕被爸爸吵,一直不敢说。”

在何志兵建议下,乐乐又进行了胸部透视检查。何志兵结合胸片和透视检查结果,乐乐被确诊为左侧支气管异物。“必须马上手术。”何志兵告诉乐乐父亲。在何志兵的帮助下,乐乐顺利入住耳鼻喉科。医生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很快帮乐乐取出早已腐烂的花生米。经过一周抗感染治疗,乐乐病情痊愈。临出院前,乐乐和爸爸专门来向何志兵道谢。

何志兵常说,作为放射科医生,不能满足于本专业的知识,更不能只会简单地看片子,而应该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从多变的影像中,找出疾病的真正根源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给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依据。通过二十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何志兵练就了一双“慧眼”,帮无数患者找出了病魔的根源。

2013年10月,当时62岁的张大爷一段时间以来咳嗽得厉害,痰中带有血丝。呼吸内科医生怀疑有肿瘤等病变,建议做胸片检查。当何志兵签审报告时,胸片结果提示无异常。细心的他找到张大爷:“张大爷,虽然你的胸片显示没有问题,但从你的症状看还是不能排除病变,我建议你再进行CT检查,更放心些。”何志兵负责任的做法让张大爷很受感动,并接受了他的建议。

CT检查结果验证了何志兵的判断,张大爷右侧主支气管腔内有一个小结节。接着,何志兵又联系心胸外科,并帮助他找医生、办住院、安排床位。经全面检查后张大爷被确认为肺部早期肿瘤。三个月后,手术已完全康复的张大爷专门找到何志兵:“何大夫,是你的高超医术和责任心救了我,今天专门来谢谢你!”

医者仁心奋者当先

长期以来,何志兵坚持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使科室的凝聚力不断加强。他总是把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患者和临床需求放在工作首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力协助科主任在科室内实施团队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使科室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2012年大年三十中午1时许,正在上副班的何志兵正准备吃午饭,突然,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名两岁大的小孩慌慌张张来到放射科,焦急地央求给小孩做检查。何志兵接过申请单一看,这是一名临床拟诊肠套叠的住院患儿。

病情危急,必须马上做钡剂灌肠检查明确诊断。谁知在检查过程中,患儿哭闹不止,插进肛门的管子多次掉出,夹杂着粪便的钡剂溅了何志兵一身,但他仍耐心细致地给患儿做检查。很快,患儿的病情(肠套叠)不仅明确诊断,而且套叠的肠管通过整复得到了复位。当患儿家长拿到诊断报告时,时间已是1时58分,患儿家长深表感激并有些许歉意,拿出一千元钱以表谢意。由于“盛情难却”,何志兵暂时收下了这份“重礼”,当天下午,他就把这一千元钱交到患儿的住院费里了。

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已成为何志兵多年来工作的常态。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平平淡淡中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岗位建功严谨治学

古语云:“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在何志兵看来,作为一名医生,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精益求精。同时,还要做到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与科研教学、临床实践结合到一起,融会贯通。

“只要病人有症状,就一定要想办法去查明原因,并想办法解决。无论我们是医生还是老师,责任心永远放在第一位。”主抓教学工作的何志兵经常这样告诫自己的学生。

2015年,谷城县一乡镇卫生院医生小陈跟随何志兵进修学习。小陈已经工作两年多却没有养成规范书写影像报告的习惯。当小陈把第一份报告发给何志兵审签时,何志兵对报告的标点符号、用词和表达方式都进行了仔细的修改,并对小陈约法三章:“你开始写报告可以慢一点,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来写,对病变的描述必须细致和准确。这不但是对病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刚开始,小陈觉得何志兵要求太高、有些不尽人情。经过半年的严格要求和训练,小陈的影像诊断水平和报告书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直到现在,小陈一直对何志兵非常感激,时常说:“当初,何老师对我要求严格,是对我好,我现在受益匪浅。”

一切为了患者,为了一切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这是何志兵对自己职业的解读。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用奉献和坚守,时刻为百姓健康守候;用大爱和无私,唱响了最深情的大医精诚之歌;用青春和无悔,对仁心从医、匠心治学进行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