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眼睛就能准确判断钢水温度,80后炼钢工人程龙--十年坚守 只为心底那份热爱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19-11-22 09:19

程龙在车间工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1月4日,鄂钢公司炼钢厂转炉集控室,33岁的程龙轻按键盘确定键,加废钢、兑铁水、冶炼、出钢,整个炼钢过程一气呵成,淡定从容。

程龙,鄂钢公司炼钢厂作业长,战斗在生产一线已有10年。

如今,他和团队成功冶炼出50多个高附加值新品种钢,其中,第六代桥梁钢结束了被国外钢铁企业“卡脖子”的历史。

勤学苦练

成就炼钢炉前“将军”

2009年,程龙从贵州大学冶金系毕业后,来到鄂钢,当了一名炼钢工人。

然而,让程龙最羡慕钦佩的是——炉长,“指挥完成炼钢全过程,就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暗暗下了当“将军”的决心。

到了炉前,程龙才发现,炼钢看上去是粗活,实际上是个细活。

终点温度高了,会影响钢水质量;终点温度低了,容易出生产事故。一般炼钢终点温度应控制在标准温度10℃内,对终点温度的判断最能体现炉长的水平,这是别人教不了的硬功夫。

为尽早掌握炼钢诀窍,他提前上班,延迟下班,晚上回到宿舍就翻阅专业书籍,碰到疑问,便虚心向老工人求教。

不论到哪儿,他总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每一次操作的异常,或大或小的问题,都被一一记下,并附上分析及改进措施。

走到哪儿记到哪儿,已成为他的一个习惯。

经过几年勤学苦练,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炉钢水温度多少,他靠眼睛就能准确判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逐渐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如愿当上了炉长。

当了“将军”的程龙一刻也不敢懈怠,给自己定下更高远的目标,“学一流炼钢技术,做一流炼钢工人,出一流工作成绩”。

2016年,他一路过关斩将,在第八届全国钢铁行业技术比武运动会上,获转炉炼钢工第八名,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被省政府授予“第三届湖北省首席技师”称号。

攻坚克难

冶炼高附加值钢种

2016年,是鄂钢走出困境、打赢生存保卫战的关键一年。

低磷钢附加值高,且部分属军工生产所需,鄂钢公司决定研制低磷钢。

然而,低磷钢的磷含量必须0.008%,生产难度大。行业专家认为,鄂钢不适合冶炼低磷钢。

作为炼钢车间技术骨干,程龙主动请缨,立下试制的军令状。

在程龙看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鄂钢代代出劳模,创新路上决不能退缩!”

试制期间,他仔细捕捉炉况的微小变化,反复确认铁水和废钢等原材料条件,将 “压箱底”的工作日记翻出来一遍遍研究……

2016年11月12日,第一炉试制的低磷钢出钢。当样本送进化验室时,他的手心都捏出汗来了。

化验室结论出来:磷含量0.006%。试制成功!与普通钢相比,每吨低磷钢的利润足足翻了一番还多。

“我对冶炼有一份源自心底的热爱。”正是这份本真,这份质朴,让他在炼钢一线坚守至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付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