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措并举推进土壤污染防治 黄石市净土保卫战成效初显

黄石日报 2019-11-20 09:51

黄石日报讯(记者廖巍巍)19日,记者走进新冶钢东钢厂区看到,昔日机器轰鸣的场景早已消逝,只剩长势旺盛的树木和正在被修复的土地。

东钢厂区是一处典型的“大多重杂”的复合性污染地块,为了攻克这块难啃的“骨头”,我市委托湖北环境科学院做场地调查,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编制场地修复技术方案,规划建成工业遗址公园。如今一期543亩受污染土壤修复完成,并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示范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将在全省推广。

开展净土保卫战是市生态环境部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行动。我市是全国6个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之一,近年来建立了以“查、防、管、治、建”“五位一体”为主线治理路线。去年8月,生态环境部认定黄石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年7月,黄石在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浙江现场会上作交流发言,治土经验走向全国。

据了解,我市全面查清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完成1792个农用地土壤样品及383个农产品样品采集分析检测工作,完成75家企业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工作;开展252家重点行业企业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完成了全口径涉重企业排查,建立了全口径管理名单。针对工业、农业、生活三大层面强化源头防控,2012年以来关停“五小”企业近千家,与52家重点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投资15亿元整改42家涉重金属企业,投资7.4亿元实行工业废水“零排放”,对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严格把关,源头防范土壤污染风险;建设10个百亩以上的品牌茶叶、蔬菜和优质水稻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示范区,对11处农田灌溉水开展水质监测。重点加强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阳新全县域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试点,编制了《黄石市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管理办法》,去年34宗地块在用地预审环节落实了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和多部门联动制度,从源头确保了“净地”开发要求。深入推进受污染耕地、工矿废弃地、尾矿库治理与修复,累计修复治理面积达12078.8亩,形成具有黄石特色的受污染耕地“吸金”模式、大型污染场地修复与工业遗址公园协同开发模式、采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城市生态品质联动提升模式。同时我市还出台了十余项土壤环境全过程管理制度,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注重源头污染管控,鼓励协同技术攻关,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总结推广成熟经验,提高我市在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及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