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金字招牌 加速“三农”腾飞 竹山晋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十堰日报 2019-11-19 10:41

国家农科院组织现场观摩总结推介竹山茶叶产业绿色发展经验

竹山茶叶获俄罗斯客商青睐

为生产主体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

竹山县农检中心技术人员检测抽查农产品样品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十堰日报讯 特约记者张华魁通讯员熊飞顾钢

11月2日,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省徐州市举办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授牌仪式,现场公布了第二批211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竹山县喜获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在全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给竹山绿色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地域特色农副产品质量声誉,关系到农副产品外销和群众增收脱贫奔小康的艰巨任务,作用巨大,意义深远。2015年,竹山县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严格落实和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各项措施和标准,2018年3月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湖北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一。此次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标志着竹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达标,在全市率先拥有了一块全国农业领域的“金字招牌”。

五年扎实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提升

回首五年创建之路,可谓占得“天时地利人和”:

一占天时,基础较好。2008年至2015年,竹山县连续八年保持无农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的良好纪录。

二占地利,大环境好。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板块,有“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大县”的美誉。

三是人和,上下同心。2015年,竹山县启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紧密配合、互相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响应、密切配合,属地管理责任得到依法落实,建立并完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形成社会共治格局,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至2017年,竹山县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市级以上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2017年,竹山县成功跻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开启晋级新征程。

五年来,竹山县全力推进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严格执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引导农户、倒逼企业绿色安全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已有210家茶叶、蔬菜、水果、畜禽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事操作档案、110家农资经营门店建立了农资销售台账,16家企业2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星梦茶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十星红茶和裕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香菇、木耳等特色农产品达到了国际检测标准。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亲临竹山考察茶叶产业,现场见证俄罗斯茶商与十星红茶公司签约定购40吨干茶;富韬、裕源食品生产的食用菌和茶叶远销美国、泰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外贸出口2000万美元以上;竹山生产的系列山野菜登陆北京各大超市专柜,出产的黑猪肉每公斤售价达156元,深受首都市民青睐;妙莲天香公司仿生栽培的金线莲每公斤售价过万元,与国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竹山土蜂蜜在北京顶级超市上架销售,拥有稳定的高端消费群体;普通农户加工的金边土豆干线上俏销,猕猴桃还未采摘就被一线城市客商按个论价预购一空。

地方政府负总责,健全三级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副县长牵头主抓,由县农安办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编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年计划,制订了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管工作计划,确定为县委县政府对各乡镇和相关责任单位年度职能目标百分制考核的重要工作内容,所占权重分别达5%、6%;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分工负责,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三级责任机制,建立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县农安办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协调工作,17个乡镇分别成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配备检验检测设备,明确检测专员,负责辖区内的监管工作,全县254个行政村,每村指定1名协管员,明确每位协管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分工,将岗位责任落实到村、生产基地、田块和农资经营门店,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

部门履职尽责,加大监管监测执法力度

加强生产经营主体管理。2018年前,按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相关责任单位和各乡镇政府与辖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连年签订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全面落实“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全县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等种植养殖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管理,政府政策、项目资金优先向诚信企业倾斜,激励生产经营主体模范遵守法律规章;投入资金205万元建设“竹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全县17个乡镇农监站、39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平台管理;将生产、销售不合格投入品、农产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进行重点监管,督促整改到位。

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全县110余家农资经营主体建立了监管名录制度,所有乡镇实现全覆盖。开展“农资经营标准店”创建活动,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票索证、经营台账制度,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20家农资门店获得授牌。2017年元月1日起,在全县农资经营门店全面实行农药销售处方制度。

加大质量安全监测力度。高标准建成竹山县农产品检测中心,配备仪器设备200余台(套),该中心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全县17个乡镇分别组建监管站、速测中心,12家龙头企业建立农残检测室,并配备人员、保障经费、购置设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鉴别有平台、技术有支撑、查处有依据。2016年以来,坚持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乡镇速测中心抽样检测、畜禽产品送样检测,屠宰场“瘦肉精”自检与抽检,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销售领域。

扎实开展执法检查。以“三查三保”(查隐患保安全、查责任保稳定、查问题保发展)专项行动为统领,由县农安办牵头,协调市场监督管理(原食药、工商)局、公安局等10余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执法,先后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农资打假、违法添加剂等十大专项整治,检查各类生产加工企业、农资市场门店380多家,责令整改80多家,高毒农药、假冒农资、伪劣农产品等全部下架退市。

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抢抓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机遇,引进北京科研单位,开展堵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坚持绿色防控,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技术,强化水源保护,推动绿色清洁生产。每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000余人次,对县域内主要农产品全面制定了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入企率达到100%;对畜禽产品全程推行“痕迹化”监管,助推畜产品质量监管提质增效。在全县建设“圣水绿茶”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基地、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香菇标准化示范区等十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认证面积达28万亩,占农产品生产总面积的46.8%。

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度满意度大提高

充分利用“五城联创”契机,加大对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宣传。利用县内外媒体平台、电子显示屏、户外广告牌等刊播新闻广告、手机短信10万条次以上;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宣传50余场次,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竹山县主要农作物操作规程》读本3万册、公开信10万份;开通农产品诚信生产监督热线,设立有奖投诉举报电话,广泛开展互动体验活动,推动社会协同共治。省农业厅组织的第三方调查显示,竹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87%,比创建前提高10个百分点。

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既是莫大的荣誉,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竹山县将发挥和放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作用,促进优质农产品生产销售,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