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 通讯员王东升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9年了,家住新洲区邾城街红旗社区的白玉华,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没有解开——2010年,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在央视一套晚间8点黄金时间段热播,里面出现了“十三勇士”白凤才的名字,和父亲同名同姓。
父亲是解放海南岛的“十三勇士”吗?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父亲也没有正面回答白玉华的这个问题。而父亲遗留下来的军功章和立功证明书,却将这个疑问越拉越长……
孝子心中的谜团
10月28日中午,新洲区邾城街中和里89号,秋日的暖阳洒进商业局宿舍三楼白玉华的家中,明亮而温暖。
57岁的白玉华,熟练地将中风瘫痪在床无法言语的老母亲王淑兰抱下床,安顿在椅子上,为她系上面兜,一勺一勺地喂食。
母亲已经79岁了。喂饭前,白玉华先试了试勺里的食物温度,母亲看了他一眼。他以为母亲是嫌弃他用嘴碰了饭勺,两人一阵对视,母亲似乎明白过来他是在试温,两人随即会心大笑。这笑声,让寂静简陋的老房,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午饭是两小半碗冬瓜和红薯,白玉华交替着喂食。母亲耷拉着头,无法配合张嘴。白玉华左手扶正母亲的头部,右手趁母亲嘴角微微开合时,快速将食物塞入她口中,但每次都只能送入勺里的一小部分食物。
突然,母亲嘴巴一张,食物又掉出来了,白玉华赶紧清理粘在母亲嘴角或掉在面兜上的食物。
更难的是,母亲吞咽成问题,大约花了一个半小时,白玉华才喂完了这顿午饭。
“这餐还算顺利,有时候一喂就是两个多小时,牛奶或者饭菜冷了,中间还得再加热,太烫了得凉一会儿……”白玉华说,自己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背母亲上厕所,为她洗脸,清理口腔卫生,花一个多小时喂早餐,接着外出买菜,回家准备午饭,只有在喂完午饭后,四五点钟能够休息一个小时,马上又要做晚饭、喂食到8点左右,抱母亲到卫生间洗澡,等到他自己洗完澡,洗完两人的衣服,几近转钟才能睡下。
在母亲的大床附近,是白玉华每晚睡的单人小铁床。夜里,白玉华总会起来查看两三次,“如果母亲睁着眼,就说明她要上厕所。”
除了上午外出买菜,白玉华整天都没有空出门。时间在他照料母亲的一举一动中悄然流逝,只有空闲下来,他才会想起父亲白凤才离开人世已经7年了。
2010年,3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海南岛》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里面出现了“十三勇士”白凤才的名字。
“当年,许多街坊邻居都说在电视里看到了我父亲是战斗英雄。”起初,白玉华还以为是父亲上了新闻,他知道父亲是转业军人,曾有各级领导干部前来看望慰问过,但父亲从未提及从军战斗的经历。
在父亲离世前的一周,白玉华专门询问了父亲,可父亲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哭着重复着一句话:“都牺牲了,都牺牲了。”
立功证书的遗憾
白玉华的家里,有一个父亲遗留下来的老旧储物箱,里面装满了各种立功证明书和荣誉奖章及证书。
旧箱虽小,里面却是一片红色的世界,尘封着父亲白凤才一生的荣光。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百二十九师《立功证明书》,其中功臣简历记载,白凤才为三八六团后期处班长,籍贯是吉林省舒兰县人,1947年8月入伍,1948年12月入党。立功事迹:1949年12月立坚苦功一次;1950年3月海练立坚苦功一次,学习好,不怕一切困难去苦练硬练。
另一本1950年频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前面两页是毛主席和朱德司令的肖像和题词,第三页为功臣像片:身着军装的白凤才英姿飒爽。内页记载:白凤才是一二九师三八六团供给处通信班副;功迹摘要:四八年五月长春外围练兵坚苦一小功;四八年十月辽西战斗立战斗勇敢一大功;四九年八月广州进军立坚苦一小功;四九年十月粤桂战役行军坚苦功二小功;五零年三月海上练兵一小功。
储物箱里,还有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6年国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奖章证书》中,白凤才荣获“解放奖章”。
上述奖章和立功证书,此前白玉华虽然也知道,但因为父亲从来没和他讲过从军战斗经历,他也没怎么去查看和深入了解。直到2010年10月,央视一套热播《解放海南岛》。
听到看了电视剧的邻居们都说父亲是海南岛战役里面的“十三勇士”,白玉华分析,立功证明书中记载的1950年3月海上练兵,应该与解放海南岛有关。
1949年底,国民党军节节败退至台湾、海南岛、舟山群岛和闽浙沿海岛屿,企图利用海峡天堑固守岛屿,阻止人民解放军的进攻。
当年12月,10万解放军官兵进驻雷州半岛,进行解放海南岛的战前准备工作,征集、修补了2000多只木帆船,部分改装了机帆船,并于次年3月5日开始分批登陆海南岛,经过两个月的浴血奋战,于5月1日终于解放了海南岛。
父亲的练兵地点和时间,刚好与解放海南岛的历史大事件吻合。遗憾的是,这些奖章和证书,没有能直接证明父亲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的内容。
社区干部的心愿
整天忙于照顾母亲的白玉华,心中的谜团并不为外人所知,直到遇到了社区干部王忠爱。
48岁的王忠爱,是邾城街红旗社区党支部书记,在这个社区已经工作7年了。
此前,王忠爱也知道白凤才是位离休军人,但并不了解他的从军战斗经历。
今年5月,红旗社区举办道德大讲堂。因为白玉华是社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王忠爱于是多次前来白家座谈,这才了解到白玉华心中的谜团。
“这位老人,一生只向组织提了一个要求。”王忠爱了解到,出生于1930年的白凤才,18岁火线入党。2012年离世前,他曾提出遗体能否盖上党旗。
白凤才的遗物里,有好几本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鲜艳的红色证书,十分醒目。
2012年12月26日,白凤才与世长辞。新洲区委组织部了解情况后,派专人送来一面党旗,为老人盖上。
在白玉华的记忆里,父亲说过他有“两个生日”,另一个就是每年的八月一日。他按照父亲的遗愿,火化前为父亲穿上一套崭新的军装,戴上军帽。在青龙山陵园,为父亲挑选了第八排第一号墓葬。
作为新洲区商业百货公司的一名职工,白玉华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岗,开始四处打零工的生活。
2004年,母亲第一次中风,生活尚能自理。但父亲身患冠心病、胃病、糖尿病多种疾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2010年,白玉华辞职回家,专心照顾两老的生活。2012年父亲去世不久,母亲第二次中风,从此瘫痪在床。
“他确实是个大孝子。”王忠爱对白玉华十年来专心侍奉父母的行为,感到由衷地敬佩。逢年过节,社区都会送上牛奶、米油等物资,给予白家一点帮助。
母亲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退休金,白玉华每月缴纳1500元左右的社保后,剩下的钱作为两人的生活费,十分拮据。
作为社区干部,王忠爱常常感到给予的帮扶十分有限,尽管白家从未提过任何要求,但她看到白家目前的困难,也挺为之心酸。在道德讲堂上,虽然他们将白凤才说成就是电视剧里的那个白风才,但也希望能够解开白玉华心中的这个谜团,并想办法给予白家更多的关爱。
图文:新洲白凤才也是当年的战斗英雄
图为:白凤才年轻时的照片
图为:转业军人证明书记载了白凤才的部队番号
图为:电视剧中的“白凤才”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 通讯员王东升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黄士峰
带着白玉华的谜团和社区干部的心愿,连日来,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新洲区委组织部、老干局、档案馆、人社局、商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七个部门,并查阅了权威军史多方求证。
虽然无法证实《解放海南岛》电视剧中的白凤才,原型就是新洲的白凤才,但结论其实并不重要了。因为,不管是否同一人,他们都是一样的功臣。
熟人的旁证
连天炮火中,白凤才从尘土里抬起头来:“老子的炮弹早给你们准备好了,等到吹响军号,就是老子当英雄的时候。”他咬着牙艰难爬向军号,拾起趴在地上吹响。
这时,敌炮炸飞了军号,白凤才又被飞土掩埋。伤痕累累的八班长赵国林坚强地站立着高喊:“六班长,看还有谁活着,报上名来,连长排长都牺牲了!”
几位战士高声说,“死不了,还活着!”一个个艰难地从尘土里爬起来报名,包括司号员白凤才。赵国林高喊着:“只要我们敢死连在,阵地就在,只要有一个人在,风门岭就是我们的……”
这是《解放海南岛》第28集里风门岭战斗的画面和语言。
今年76岁的朱火旺,也看过这部电视剧。他说剧中的白凤才,就是他的老同事白凤才。朱火旺从南海舰队营教导员岗位退伍转业后,曾和白凤才同在新洲区商业局纺织品公司共事三年。“那时我们经常一起下棋、聊天。”朱火旺回忆,当年白凤才曾讲起过从军战斗经历,说他是四野的,参加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从东北一直打到了海南,还专门训练了游泳。准备攻打海南岛时,他们乘坐木帆船秘密渡过琼州海峡,途中木帆船被炮火掀翻,他们就抱着木板漂游登岛,连队里的战士很多都牺牲了。
白凤才还告诉朱火旺,解放海南岛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战友们去了朝鲜战场,他因负伤转业留在了湖北。朱火旺后来了解到,白凤才去世后,骨灰里还烧出了一个小指甲大的弹片。“2010年电视剧热播的时候,大家得知白凤才是解放海南岛的勇士,都十分惊讶。”和白玉华同住商业局宿舍楼的83岁老人郑桂梅说:“没想到身边还有这样一个活着的英雄。”
郑桂梅回忆,当年白凤才经常在楼下晒太阳,邻居们说在电视里看到他的事迹,他也承认剧中的白凤才就是自己,还哭着说牺牲了好多人。
这个场景,也是同楼88岁居民徐先菊婆婆的共同记忆。徐婆婆说:“白凤才的两个儿子都下了岗,作为战斗功臣,他完全有资格提要求,但他从来不叫苦。”
军史的佐证
记者查阅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海南历史》,书中记载,参加解放海南岛风门岭战役的是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八一团,电视剧里的白凤才也是来自这个团。
据军史记载:风门岭战斗中,敌人开始集中炮火向一○五高地轰击,此后则以炮火轰击、空中轰炸和步兵冲锋交替进行,从上午9时到傍晚7时,我军共击退敌军13次冲锋,毙敌500余人,阵地寸土未失。除一连的兵员外,警卫连还补充上去一个排,最后走下阵地的只有13名伤员。
该书由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记者联系上该研究室科研宣教处颜书明处长。他又查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军史》《解放海南战役资料选编》(一二七师师史)等权威史料,最后确认参加风门岭战役的,是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八一团。
然而,新洲白凤才的立功证明书中记载,他属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六团。
10月28日下午,新洲区老干局服务科负责人,从档案柜里找出白凤才的“老干部登记卡”。其中主要工作经历一栏注明:1947年8月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在一二九师三八六团三营九连当战士;1948年3月任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六团三营九连副组长;12月任组长;1949年6月至1952年任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六团后 勤 处 军 械 员 ;1953-1957年在陆军六十七、六十四疗养;1957年12月转业到地方,次年分配到新洲区商业局纺织品公司到离休。
这名负责人说,这张登记卡,是1990年白凤才离休时,老干局负责登记的,当时应该是参考了白凤才的原始档案。立功证明书和老干部登记卡都显示,白凤才当时在四十三军一二九师三八六团。
“这个师团也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颜书明介绍,当年攻打海南岛,解放军是分几个梯队进行的,风门岭战斗是第一渡海梯队参加的。1950年4月23日19时30分,由第四十三军军长李作鹏、政治委员张池明率领军部及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团等多个部队渡海,兵分两路追击逃敌。官兵们日夜兼程猛追,于4月30日下午攻占三亚,把红旗插到了“天涯海角”,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光荣使命。
一样的功臣
电视剧和立功证明书上的部队番号不同,两个白凤才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应该就是同一人!”新洲区老干局服务科该负责人介绍,2010年电视剧热播时,他随局领导去看望慰问白凤才,曾当面询问:“您还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当时白老重复着说“牺牲了好多人”,就开始大哭。由于工作纪律,他也不好追着主动问这问那。“他要是没有参加,就不会那样说话。”这名负责人表示,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长年和老干部打交道,很了解这些老革命的作风,认为活着已是不易,为人低调。另外,可能与军队保密要求有关,绝大多数老革命军人不愿多说。“如果能够找到原始档案,就更清楚了。”在这名负责人的建议下,记者先后来到新洲区档案馆、区委组织部、区商务局查询未果。在区人社局档案室,记者翻阅了2000多名区商业系统的离退休人员名单,也未见白凤才的档案。“即使查到了原始档案,可能也无法证明,电视剧中的白凤才和新洲的白凤才就是同一人。”新洲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说,据他了解,档案里涉军的内容,出于保密都只是简单记载。目前,就白凤才遗留下来的现有证据,加上老干局的登记卡内容,已经基本上可以判断,电视剧中白凤才的人物原型,应该就是新洲的白凤才;即便是重名,那新洲的白凤才,也同样是战斗功臣。
听到这个答案,白玉华心中的谜团一下子释然:是的,父亲是不是电视剧中的那个白凤才,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而他最初想解开这个谜,也不是为了什么名利,而是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想更好地铭记那段中国历史,传承父辈不怕艰苦为国奉献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