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荆楚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荆楚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湖北有个麦秆画世家 情倾麦秆画春秋

10月7日上午,在仙桃市三伏潭镇一间工作室内,一位身着蓝色唐装的老人,正在用烙铁给画片上的鱼儿着色,这位老人是邓友谱。邓家在当地是赫赫有名的麦秆画世家。邓友谱,1948年5月出生于三伏潭老街,是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图为:邓友谱拿着电烙铁在灯下创作
他的祖上进京赶考,在等候放榜时,因身上带的盘缠不够,便去郊外扯了一把麦秆,制作了一副精美的麦秆对联,别具一格的对联大受欢迎,麦秆画也因此名扬京城,成了邓家的传世技艺。图为:作画前对麦秆进行认真筛选
邓友谱的父亲,是麦秆画高手,在民国时期,他们家就靠麦秆画渡过生活难关。邓友谱七岁时,便跟着父亲学做麦秆画。在父亲的熏陶下,邓友谱爱上了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这一爱就是大半辈子,15岁时,他的作品就小有名气,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的麦秆画创作团队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2005年创办了麦秆画工厂,产品行销全国。图为:邓友谱代表作之一“贵妃醉酒”
邓友谱潜心研究麦秆画三十余载,大胆吸收贝雕、木刻、版画、剪纸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且攻克了麦秆画不易保存的难题,经过割、漂、刮、碾、烫、熏、雕、烙等十多道工序,将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精品。2012年,他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8年,获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图为:麦子越冬时,邓友谱顶着风雪查看麦子的生长情况
和邓友谱一起在工作室忙碌的还有他的儿子邓友军,也是他最踏实的学生。邓老30多年来带的学生不少,但麦秆画创作过程全靠手工,能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现在,邓友军不仅从父亲那继承了麦秆画创作方法,还成为了麦秆画走向国内外市场的推手。图为:麦收时,邓友军对麦秆进行分类,一根根挑出最好的秆子
在邓友军的努力下,邓氏麦秆画不仅多次参加国内非遗展,还随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团参访俄罗斯、新西兰、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国。一生父子缘,一世师徒情,麦秆经历了严寒和酷暑,在邓家父子的匠心手制下,散发出特有的光泽。图为:在仙桃城市陈列馆中,游客正在观赏由邓氏父子联袂创作的麦秆画作品“狄仁杰问政”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