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逝世!20年前湖北年夜饭上,他向朱镕基建议国庆放长假

荆楚网微信号 2019-10-05 10:21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于10月4日下午4时许逝世,享年75岁。

张国宝出生于1944年,浙江绍兴人。自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从企业工作起,张国宝参加过“三线”建设,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具备工程技术经验的领导干部。

他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后分管过多个领域,在30多年间参与过许多重大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和重大项目的审批、决策和实施。他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负责能源、交通基础司、工业司、高技术司、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2003-2010年兼任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曾任世界能源理事会副主席。2011年后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低碳实验室主任。

牵头制定首个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张国宝先后经历了7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他亲身经历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上海洋山深水港、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特高压输变电、金沙江水电开发等一大批世纪工程以及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统一大电网、第一个铁路中长期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天然气事业、新能源、船舶、汽车、钢铁、装备制造业等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建设过程。

其中,他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他还是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等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谈判者、组织者。

在张国宝于2018年出版的著作《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作序时回忆道,许多重大工程项目在论证决策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张国宝同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他总能耐心倾听、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即便和有的领导同志意见相左,他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很多意见在决策过程中被采纳,而且被以后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据曾与其共事的原国家发改委人士回忆,张国宝为人谦和、不摆架子,做事认真、不失风趣,和同级别的一些官员形成鲜明对比。他退休后退而不休继续思考能源问题,力所能及参与讨论和交流。虽然后来他身体欠佳,但总是尽可能抽时间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且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永不停止学习探索。

2015年初,张国宝曾因重疾赴美治疗。2016年回到北京后,张国宝仍对其耕耘多年的能源事业念念不忘。每当有行业话题被热议,张国宝时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撰文表达观点,比如雾霾治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新能源发展、核电发展技术路线等。

20年前年夜饭上,向总理建议国庆放长假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1999年春节的一顿年夜饭上,有人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应该有所提高,但是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又发生了特大洪灾,因此涨工资不是很现实。

于是,张国宝向时任总理朱镕基提出了增加节假日的意见,得到了一致的赞同。经过十个月的商讨,终于在1999年国庆迎来了第一个七天长假。

在《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一书中,他回忆了放长假决策始末:

1998年发生了特大洪灾,重灾区是长江中游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湖北省簰洲湾决堤尤为惨烈。1999年春节,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湖北灾区看望慰问灾民。同行的有朱镕基总理夫人劳安,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朱镕基总理秘书李伟和我。

除夕夜,湖北省委省政府为朱镕基总理安排年夜饭,总理会见了抗洪救灾烈士家属、劳动模范和灾民代表。活动结束后,总理及家人召集我们随行人员又吃了一顿家庭式的年夜饭,湖北省党政领导均不参加。席间交谈比较轻松,话题谈到了能否涨工资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应有相应的提高。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又遇到了特大洪涝灾害,对是否涨工资有不同意见,所以财政上虽做了一些准备,也恐难实行了。我看席间交谈有家庭式气氛,所以大胆将我思考的两个问题向总理提了出来。

张国宝(右二)向朱镕基总理汇报有关建议。左二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魏礼群。

第一个是关于增加节假日的问题。我对朱镕基总理说:现在这个形势恐怕涨工资已不现实,是否可以增加节假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休息机会,也是提高福利的一种方式。我补充说明: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不需要像建国初期那样靠动员大家加班加点工作来提高生产,相反有不少行业出现开工不足、人浮于事。与其这样,莫如增加大家假期,有更多时间休息、学习,还可起到调整经济结构作用,增加消费、旅游、服务业等三产比重。从现实情况看也不会因为增加了假日影响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产量。

春节假期结束后朱镕基总理回到北京就把可否增加节假日的事交代给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研究。王忠禹秘书长又交代给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具体经办。尤权同志打电话给我,要我把增加节假日的建议进一步具体化,以书面形式正式向国务院提出建议,最好能以国家计委名义正式提出,还希望我了解一下其他国家节假日的情况,作一个比较。

关于增加节假日的想法我向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同志汇报后很快得到他的赞同。我和政研室共同起草了向国务院的汇报稿,并与尤权同志和秘书局密切沟通。将增加节假日具体化为: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从一天增加到三天,增加了两天;将国庆假日从两天增加到三天,增加了一天。其余不变,全年实际只增加了三天。但可以将前后两个周末合并使用,全年可形成春节、五一、国庆三个七天的长假日。

据说,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致同意,很快就通过了。正式文件是在9月23日才发的,这时距国庆只有一个星期了,准备工作也十分匆忙,好在各部门都拥护增加假期,50周年大庆全国人民享受了第一个七天的长假。作为“始作俑者”我也有一丝担心,长假期间千万别出事故,一旦发生重大事故,长假期的做法一定会受到指责。国庆长假过了,国办也在密切跟踪假期的情况。十分幸运,第一个长假十分祥和顺畅,没有发生交通等重大事故。

放长假已实施了14年,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但假日经济拉动了消费是不争的事实,符合我们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方向。许多提出休假改革方案的后来人没有完整经历这一过程,作为过来人我把这一过程如实记录下来以作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