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冠军李杰透露桥牌界“冷新闻” 桥牌国手居然都是“临时工”

长江日报 2019-09-19 04:31

李杰在武汉下榻酒店接受采访

一米九的身高,迎面走来的李杰,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篮球队或田径队队员。他是一名国手,这不假,只不过身材魁梧的他,不靠体力却是靠脑力吃饭的。

李杰有着三重身份:前中国桥牌队选手,去年亚运会冠军;国际桥牌新闻协会执委,曾客串中央电视台记者出镜;普得桥牌俱乐部经理。

本届桥牌世锦赛,这位“全能型”世界桥牌大师也来到武汉。昨日,以桥牌高手特有的逻辑性,配上北京人侃大山的功力,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桥牌世界,在李杰的从容讲述下,缓缓揭开面纱。

各队抽选手不如大家公平竞争

1972年出生的李杰,14岁接触桥牌,25岁参加职业联赛,38岁入选国家队。2011年在荷兰举办的桥牌世锦赛上,他与队友闯入公开团体赛(百慕大杯)八强。谈起1/4决赛输给世界老牌劲旅意大利队,李杰至今都有些遗憾:“当时我们发挥非常好,打完64副牌时还领先对手,可惜……”同年年底的首届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在世界冠军、欧洲冠军云集的桥牌个人赛中,他摘得银牌。

值得一提的是,和围棋等智力运动项目不同,桥牌国家队的队员在国家体育总局并不占编制,只是在有大赛时才通过选拔临时组建,换句话说,他们都相当于“临时工”。在完成2011年的参赛任务后,李杰便从国家队退役了。直到2018年,桥牌首次成为亚运会比赛项目,李杰回归国家队,再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征,在雅加达,他作为队长和团队一起成功摘下了超级混合团体赛金牌。

自2010年后,中国桥牌国家队一直通过选拔产生,参加今年武汉世锦赛百慕大杯角逐的中国男队,就是以2018年选拔赛获胜队为基础组建的。据李杰介绍,和目前这支中国男队实力相当的俱乐部队,在国内还有三四支,“虽然从各队抽调强手组队,水平可能会更高一点,但从长远来看,选拔制度更为公平,也能激发各俱乐部进取心,对桥牌运动整体发展更有利”。

以牌为生的国内选手约百位

像普得这样的国内顶级桥牌俱乐部,在全国共有16支,湖北的东风风神俱乐部也是其中之一,这些俱乐部每年会参加中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16支队,每队6人,这将近100位选手,几乎就是国内所有以打牌为生计的职业牌手总数了。各俱乐部牌手年收入,通常在10万—20万元之间,普得等几支俱乐部的牌手收入略高,能达到20万—30万元。李杰说:“和有些行业比,这个收入肯定不算高,但和另一些行业比,也还过得去。尤其考虑到能将爱好变成工作,就很不容易了。”

与大约百位职业牌手对应的,是目前中国的桥牌注册会员,总共有8万多人。不过这其中只有少部分属于经常参与桥牌活动的活跃会员。李杰给出了另一份数字:桥牌头号强国美国,有注册会员15万人;荷兰与中国一样,会员数都是8万人,但毕竟荷兰只有1700万人口。

第一个吃“外援螃蟹”的人

在普得桥牌俱乐部,李杰除了是牌手,还是俱乐部的经理。在他与另一位桥牌大师福中的推动下,普得俱乐部2013年刚成立,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次引进外援,将2011年世锦赛百慕大杯冠军组合、荷兰选手巴斯基和舒柏林招入队中。那一年的桥牌联赛,用李杰的话说:“我们俱乐部势如破竹一般夺冠了。”

各队纷纷效仿,甚至找到“对头”李杰帮忙牵线外国高手。如今16支队中,已经有一半队伍拥有外援,这成了想要竞争冠军的标配。“中国牌手出国参赛机会不多,各国世界冠军级高手加盟,让国内牌手有了更多与世界顶级高手切磋学习的可能,有助于我们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也带来‘挤出效应’,跟不上时代、吃老本的国内选手,会逐渐被淘汰”。

李杰的另一个身份,是自由撰稿人。“这里自夸一句,虽然我文笔可能不算太好,但我肯定是圈内最专业、最敬业,投入时间也最多的写作者。”因为热心推广普及桥牌,他成了国际桥牌新闻协会执委。2008年的北京智运会,他在担任新闻官之余,还“兼职”中央电视台出镜记者,带着摄像师采访各国选手,制作节目。因为桥牌属于小众运动,无论平时写稿还是在国际桥牌新闻协会任职,他都没有任何收入,“也算是爱好吧,不做这些事,我也不知道对桥牌还有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兴趣。”此次来武汉,李杰正紧张备战跨国组合公开赛,而每天接近凌晨时,他仍在坚持更新世锦赛战报、进行评述。

长江日报记者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