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方自咏
9月的麻城市顺河镇幸福村,香樟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这些香樟树是2008年,退役军人、幸福村村党小组长方应金组织村里“爱心人士”捐款购买的,共有1200余株,如今已长大成材,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脸憨厚,一双慈眉,一身正气,一生勤劳。这是方应金的真实写照。方应金今年68岁,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军人应是人中金!”
方应金1972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安装兵,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4月,他光荣退伍,回到家乡顺河镇幸福村。他积极参加原生产队劳动,表现突出,被原大队任命为连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1年。
1977年12月,原大队党支部将修建程家冲大洼水库的任务交给方应金负责,计划一年竣工。他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带领民兵和社员坚守在水库工地上,抡大锤打炮眼、拉板车推土方、抬石磙夯大坝,8个月就将水库工程顺利完成。
任大队连长11年间,方应金带领民兵做了很多实事:1979年修顺河大桥,他大干6个月没回过家一次;1980年在河口深山植树造林,两个月没请一次假;连续6年带领民兵训练,取得优异成绩;1988年带队抗旱保丰收……每次任务他都是出色完成。
方应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常说:“我们退役军人就应该像金子一样发光!”
上世纪90年代,是方应金家庭最困难的时候。母亲病重,妻子身体多病,5个孩子在上学。尽管如此,他仍然服从组织安排,担任着党小组组长。
妻子身体多病,方应金细心相待照顾有加,重活抢着干。母亲病重,他守在床前,端吃喂喝,一直到老人离世。农忙时,他种好自家的责任田,花生、稻谷、红苕样样丰收。农闲时,他出外打零工,为孩子挣学费。
2014年,妻子脑溢血导致瘫痪,住院治疗花费13万余元,他借债为妻子治病,未叫一声苦,坚强面对。2015年,精准扶贫启动,村委会和工作队主动上门找到他,要他进特困户,他没答应。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优先让给别人。后来村委会和工作队多次劝说,他才答应让妻子享受低保。
当年香樟树种植后,方应金主动承担起管护责任。2009年,他又组织党员栽下1500余株紫荆花树。现在,香樟树和紫荆花树为村里环境添色不少,该村连续4年被镇评为“环境优美先进单位”。
村委会谈到管护报酬时,方应金总是笑着挥手说不要。他说,他愿为村里美化环境尽到一个党员的责任。一些人知道真实情况后,笑着打趣说他是“傻大爷”,他却笑着说:“对待公益事业,我们党员军人,更应该是人中金,多发点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