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植到深加工到赏花经济 不一般的蔡甸莲藕一年卖了16亿

楚天都市报 2019-08-27 09:54

图为农民在采摘莲藕

楚天都市报记者望隽 通讯员孙克亮

一碗藕汤,是武汉人真正的乡愁。对他们来说,排骨藕汤代表的就是家的味道。

虽说莲藕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很容易买到的食材,但武汉蔡甸的藕不一般——2007年,它就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来,蔡甸区高度重视莲藕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扩大生产规模,推进莲藕深加工,打造赏花经济,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去年该区莲藕总产量达22万吨,莲藕产业化经营销售收入16亿元。

要通过盒马向全国卖300万斤

前几天,位于蔡甸的绿色方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刘艳春刚刚送走了一车发往新疆的早藕,大约一万多斤。“今年的藕价格不错。”刘艳春说,前几年早藕批发价大约1.2元每斤,今年最高可以卖到2.2元,还供不应求。

眼下,蔡甸产的早藕已悄然登陆全国各地的集贸市场。早藕采摘从每年5月底开始,8月中旬结束。不过这种藕多是脆藕,要想喝到正宗粉藕炖的藕汤,还是要等到秋冬季节。

刘艳春所在的合作社,旗下有130多位农户,去年一共卖了800多万斤莲藕。其中,通过盒马鲜生的全国门店就卖了100万斤。“预计今年可以达到300万斤。”刘艳春说,通过盒马鲜生这一渠道,冬藕价格可以卖到13.8元每斤。

蔡甸莲藕,为什么能卖出好价?蔡甸区农业局人士介绍,蔡甸莲藕种植历史已有1000多年,被业界认为是中国莲藕人工栽培的起源地,堪称“华中莲藕第一乡”。

由于当地特殊气候、土壤、水文作用的结果,蔡甸莲藕品质优良,特点鲜明。青藕质细白嫩,生吃、炒食都甜脆爽口;枯荷藕肉质厚实,最适合煨汤,汤稠质白,回味绵长。

在刘艳春看来,“地理标志农产品”这7个字让蔡甸莲藕身价倍增,“去年我们合作社获得了授权,可以使用地理标志农产品标识,所以价格才能越卖越好。”

各产业均衡发展打造农业标杆

如今,蔡甸莲藕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让莲藕成为蔡甸乃至武汉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蔡甸莲藕名气大,但不好运输又不易保存的特性,让外地人购买时犯难。现在,蔡甸人采用真空保鲜,铁罐包装的方法,给原来裹着黑泥巴的莲藕换上新装,“一身轻便”地进入各大超市,让爱喝藕汤的人随时随地品尝美味。

蔡甸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现有莲藕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5家,产品以罐装藕罐头、莲子、腌渍藕、藕带、藕粉、莲藕面条为代表,年加工转化莲藕5万多吨。

为帮助莲藕销售搭上网络的快车,蔡甸建起区级“互联网+农业”指挥中心,覆盖全区12个街(乡)和124个村,提供生产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还依托龙头企业建成了“蔡甸莲藕网”“火凤凰”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营销,部分产品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

目前,蔡甸已发展成全国最大莲藕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莲藕年产量22万吨,莲藕产业年总产值达16亿元。

第一、第二产业之外,近几年,蔡甸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如今围绕“莲花”的赏花游、乡村休闲游产业成熟,成为远近闻名的“莲花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