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萝卜头”完成一箭三星!中国运载火箭“迷你捷龙”横空出世

长江日报 2019-08-18 04:30

17日12时11分,捷龙一号“一箭三星”发射升空    新华社发

新华社酒泉8月17日电(记者胡喆)一声惊雷响彻戈壁,一条捷龙腾空而起。8月17日午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执行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我国商业火箭领域国家队的全新探索。

捷龙一号总长约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采用商业化模式面向商业小卫星发射市场打造。同时,它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纯商业运载火箭。自2018年2月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今日首飞成功,捷龙一号只用了不到18个月时间,成为中国航天研制周期最短的火箭之一,创造了商业火箭研制的“捷龙模式”。

“探索浩瀚宇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如今一条捷龙横空出世,打开了中国运载火箭国家队的新天地。”曾任我国“金牌火箭”型号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在发射现场激动地说。

“捷龙火箭虽小,但它五脏俱全且性能优异,能实现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200公斤运载能力,在我国固体商业火箭中运载效率是最高的。”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项目技术经理龚旻介绍,捷龙火箭在国内创新采用了卫星倒装的空间布局形式,可为卫星提供两种类型的完整舱段空间,满足用户一箭一星或一箭多星的发射需求,实现全箭控制执行机构简化设计,为微小卫星技术验证、星座组网和补网提供更加安全、灵活、经济、迅速的服务。

三名“乘客”分别是谁

千乘一号01星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是“千乘一号”星座的首发星,将为用户提供商用业务数据服务,实现卫星遥感数据和窄带通信数据的融合业务运营。

星时代-5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为实验性光学遥感卫星,用于对地球实施光学遥感和图像数据回传及简易地面图像处理。

天启二号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为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可满足用户海量数据广域采集需求。

小个头有大智慧捷龙一号首飞看点多

3年后让“捷龙”飞向国际市场

最年轻

中国运载火箭家族最年轻的新成员

体积最小、重量最轻

总长约19.5米

直径1.2米

起飞重量约23.1吨

最聪明

我国首个全面采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与判读的固体火箭,实现测发控和遥测数据多维度判读,自动生成测试评估报告,大幅提升测试效率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特点

在入轨过程中卫星倒置“翻筋斗”

简化控制系统与冗余设施让火箭体态“更轻盈”

通过模块化开发设计生产让造火箭“更简单”

2到3年可实现火箭重复使用

“纯商业化”探索未来可期

无论是商业航天国家队的快舟、捷龙、长征十一号,还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首次入轨发射及可回收发射试验,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正在加速前行。

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提出了“让航天技术链接人类生活”的发展愿景。这让一度被认为是“官办”商业航天的“国家队”,真正进入了“纯商业化”的探索新阶段。

7月26日,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为后续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奠定了基础。

“预计未来2到3年,就会实现中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的应用。”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说。

捷龙一号

“三步走”

第一步

2018年-2019年8月

首飞任务,已完成

第二步

2019年1月-2020年12月

研制批任务5发,完成1.4米卫星舱方案设计和飞行验证,具备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

第三步

从2021年起

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为每10发一批,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打造“捷龙”国际品牌

“龙系列”包括

捷龙系列

以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为主,对发射设施的依赖度比较低,而且比较灵活

腾龙系列

以液体运载火箭为主,运载能力较大

制图职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