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黄冈实践 ——写在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诞生之际

黄冈新闻网 2019-08-16 17:31

黄冈新闻网记者 陶带斌 通讯员 韩兰

白莲河,山清水秀,万物葱茏。

时间定格于2019年8月9日。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对于白莲河库区而言,这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当天,白莲河水库发生了一件建库60余年来极具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白莲河生态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白莲河库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幅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养殖公司捕捞

湿地公园风光

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范围图简介

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由直管区、托管区和共管区三部分组成,涉及浠水、罗田、英山3县7个乡镇10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约463平方公里。

直管区:白莲河水库104.9m环库岸线以内的水域、陆域和枢纽工程管理及保护范围,面积约68平方公里。

托管区:由罗田县白莲河乡(20个行政村)、浠水县白莲镇(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组成,总面积约157平方公里。托管区中设置起步区,起步区由13个行政村(社区)组成,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共管区:由浠水、罗田、英山3县的5个乡镇(绿杨乡、匡河镇、方咀乡、南河镇、温泉镇)73个行政村组成,面积约238平方公里。

一个睿智决定——

擘画白莲河绿色发展新路径

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区

7月20日至21日,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中强和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总站高级工程师郝涛,在对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林鸟调查观测过程中,于浠水县白莲镇大岭沟村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

偶然的背后是必然。自2018年8月以来,湿地公园内相继发现大面积荇菜群落、桃花水母、白化斑嘴鸭、白眉鸭等罕见生物,此番再度发现小鸦鹃。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2014年12月,白莲河国家湿地公园批准试点建设。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涉库三县(罗田、浠水、英山)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1年以前的白莲河水库却是另一种模样——

水权被分割:拥有水库管理权的白莲河管理处(白莲河工程管理局的前身)手握闸门“钥匙”,却管不了闸门“开关”;

水面被乱占:621座土拦库汊、1960道网拦库汊,16000多口网箱,2700多个迷魂阵、灯光网、袋子网等有害业司星罗棋布;

水域被滥用:10余个非法小电站成为耗水大户,水库长期在死水位以下运行,灌区调水困难,电厂开工受限;

水质被恶化,投肥养鱼、畜禽污染,致使水库水质高度富营养化,10万亩水面一大半长满严重污染水质的水葫芦,水体水质从二类逐步恶化到整体接近劣五类。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对白莲河水库流域实现长久保护,必须从岸上改变各自为政的状态,统一管理机构,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2011年9月,市政府制定《关于理顺白莲河水库管理体制的决定》及配套的两份通知、三个实施方案,完成了白莲河水库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接着,市政府召开白莲河水库管理体制工作动员大会,全面理顺白莲河水库管理体制的大幕被徐徐拉开。

一番艰苦探索——

谱写白莲河生态保护新篇章

干群清理库区漂浮物

历史上的白莲河水库让人“惊艳”——

她是湖北省第三、黄冈市最大的大(一)型水库,于1958年8月动工兴建,1960年10月建成蓄水,总库容12.28亿立方米,养殖水面10万亩,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是黄冈市唯一市管水库。水库功能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发电、旅游、养殖、航运等综合功能。水库有大坝、副坝、第一溢洪道、第二溢洪道、发电引水洞及发电厂房,东、西干渠渠首等枢纽工程。大坝西侧有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南侧有装机4.5万千瓦的华中地区建设最早的白莲河水力发电厂,第一溢洪道东侧建有湖北省最大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白莲河大水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如何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白莲河落地生根?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涉库三县和市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先后完成了工程调度权限统一、渠道小水电站拆除、土地确权划界、水葫芦生态灾害根治、水面综合整治、库区周边环境治理等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累计清理打捞水葫芦5万亩,取缔拆除非法有害业司2387处、网箱11323口、网拦库汊1156处、土拦库汊557座,整治、关停矿山、石材加工及重污染企业300多处。通过持续不断的生态环境治理,短短几年时间,白莲河库区一举扭转“脏、乱、差”的局面,恢复了自然生态模式,成为我市水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样板。

绿色决定生死。以人为本、以库区绿色发展为要的理念,促使执政者把治理白莲河拿在手上,放在心上,付诸行动上。

2016年,市委、市政府将白莲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全市“雷霆行动”重要内容,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通过专班联动与各个击破相结合、思想工作与经济补偿相结合、日常巡查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重点督办与常态查处相结合的方式,累计拆除了遗留的网箱238口、网拦库汊17道、土拦库汊64座、清理“三无”船只2000余条,拆除整治非法水上浮动设施487处、畜禽养殖场396个、违规开发建设21处,关停、关闭采砂点5个,彻底扫清了水面综合整治的遗留问题,圆满完成了“雷霆行动”各项整治任务,实现了白莲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提档升级。

2017年3月,《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会,全面推进、落实规划管控。在《总体规划》引领下,涉库三县和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满弓发力,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涉库三县先后引进了英山四季花海、浠水大水厂等多家亿元以上的生态产业和民生项目,并陆续投入运行。白莲河工程管理局实施的1.2亿元的水面综合整治项目、1100万元的水生态文明专项建设均建成验收,申报的1000万元的公安营房、7700万元的棚户区改造、1700万元的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高质量完成了10.83亿元的水污染防治、3000万元的一河两岸以及3.6亿元的新一轮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前期工作,即将落地实施。正在谋划投资20亿元的鄂东大水厂、投资16亿元的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白莲河库区项目建设初步形成生态优先、科学环保、布局合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部条例出台——

开创白莲河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鸟瞰白莲河水库

7月26日上午,《黄冈市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全票通过,批准该《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这标志着白莲河第一部水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正式诞生。市人大常委会将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对条例修改完善后,于8月中旬前正式公布。

以法律的形式实现白莲河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从根本上弥补了依法管库短板,填补了依法护库空白,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决策部署提供了制度支撑,对助推破解流域污染治理难题,服务白莲河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条例》的批准和实施,有利于实现白莲河库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为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就没有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快速推进。

2016年起,我市着手推动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先后批复示范区总体规划、出台支持示范区加快转型发展的16项政策。

2017年12月25日,市委书记刘雪荣带领三县县委书记、市改革办等相关部门到白莲河召开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调研座谈会,明确要求将白莲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列为重点改革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

2019年3月13日,市委书记刘雪荣主持召开了白莲河生态示范区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由市委主要领导领衔,市委编办、市委改革办牵头,市白莲河工程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全力推动白莲河示范区管理体制改革。6月4日,省委编委正式批复设立示范区管理机构。

在示范区成立动员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要求库区3县7镇各村及市直相关部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决策部署上来,全力配合支持示范区改革发展,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寄语白莲河示范区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重点,着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绿色发展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好推动库区绿色发展、示范先行。

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方振华说,整建制托管浠水县白莲镇、罗田县白莲河乡,行使其经济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意味着水库治理已打破县与县之间的行政区划壁垒,从水面延伸到岸上。下一步,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将启动建设水生态综合保护、鄂东大水厂、镇区美化等重大项目,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利用、造福人民,把白莲河生态示范区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绿色发展典范。

春风吹来满眼绿。目标有了,体制顺了,精气神添了,接下来就是大干了。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春风激荡下,白莲河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示范区将迸发出巨大的生态效益、水利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