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小玩具见证时代大发展

黄石日报 2019-08-14 09:28

黄石日报通讯员 石裕班

童年都是爱玩的,有个心仪的小玩具便是最大的快乐。我是1958年出生的,童年时代处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

那时,农村靠“记工分”过日子,生活过得清苦,一家人住在一间不到70个平方米的土坯房。物质匮乏,供销社的门市部没有什么玩具。我玩的东西相当简单,如跳房子、跳绳子、踢毽子等。

跳房子用一小石块或小瓦片,在门前屋后、或在学校操场、或乡村原野的空地上画几个格子,邀约几个小伙伴,嬉嬉闹闹就能跳起来。

跳绳子用的是家里晒衣服或捆东西的旧绳子,选一处场地就开跳。跳绳子有单人跳、双人对跳、多人同跳等花样。

踢毽子的毽子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由几根鸡毛加上一两个小铜钱捆绑而成,走到哪里可以玩到哪里。

我儿子1983年出生,他的童年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

农忙,我们在家种责任田;闲时,便在附近找副业做。

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市场也丰富了,我家的土坯房改建成了楼房。市场上各种商品慢慢多了起来。平时,给儿子买的玩具也就多了起来。有小人书、童话故事、古诗词、识字本等,还有收音机、电视动画片陪伴。儿子跟着动画片,自己动手做小汽车、小板凳等。如今,儿子在上海一家20多人的公司做电焊工的“头头”。

孙子出生在2005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在阳新白沙石祥小区建造了四层、100多平方米新楼房。

这个时候,玩具的种类千变万化、样式各异,除了玩具店内琳琅满目的玩具,网络上还有不少智能玩具挑选。

孙子的小玩具就多了。“碰碰车”换成了小汽车,还是智能的;接着,孙子又玩起了“滑板车”……小人书更是多得不得了。

不光如此,儿子媳妇还经常带着孙子到镇上儿童乐园去游玩。每次看到红扑扑的小脸蛋,我心里乐得跟蜜一样甜。

形形色色的玩具既培养了孙子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也开发了孙子的各种认知能力。

如今,孙子已经在中学读书,各科成绩都很不错。

时代不同,生活变好了,我们祖孙三代从土里土气的小玩具到丰富多彩的玩具再到智能化玩具,小玩具陪伴一代代人走过美好的童年时光,见证了时代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