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潜江脱贫路 携手共同奔小康

潜江日报 2019-08-09 16:00

盛夏的潜江,生机勃勃。穿行在各贫困村,特色种植基地内蔬菜绿意盎然,水产养殖基地里虾美鱼肥,扶贫工作队员的身影活跃在各个角落,群众抓生产促增收的场景随处可见……

今年以来,潜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精准扶贫政策要求,以8个存量贫困村为主战场,以16284名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14723人脱贫和8个村退出为主要任务,立足实际,打出构建扶贫大格局、查漏补缺筑底线、扶贫脱贫出实招等“组合拳”,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构建扶贫大格局

走进老新镇三合村,你会经常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约莫50岁的男子忙碌的身影。他身先士卒,冲在扶贫工作第一线,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田间地头,带头发展产业……他就是三合村党支部书记、潜江市司法局驻该村“第一书记”康利。

“进村帮扶以来,我们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着手,真正解决困扰三合发展的各类难题。”康利告诉记者,驻村扶贫工作队成立以来,运用全新思维,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占地400余平方米的玖艾扶贫车间。同时,帮助全村91户贫困户积极发展1000亩虾稻共作基地、100亩艾草基地、100亩果蔬基地,产业规模正逐步壮大。

这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挥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直各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抽硬人、硬抽人、五天四夜脱产驻村”的要求,推进驻村帮扶工作。负有行业扶贫职责的部门还根据12个工作专班的要求承担起行业扶贫任务,认真制定并实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措施,各项扶贫政策得到了落实,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

查漏补缺筑底线

当前,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切实做好精准扶贫查漏补缺工作,潜江市于4月底组织全市扶贫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全市共纠正错误信息1715条,完善帮扶措施3477条,查出未享受政策350项,解决家庭具体困难3512件。

针对贫困户对享受政策情况不清楚、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扶贫干部对扶贫政策掌握不够等问题,制订长期整改计划33个。全市各地各部门累计排查问题1355个,目前已经完成整改293个,列出长期整改计划1062个。

为筑牢底线,该市还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经排查,发现全市未落实资助政策学生达28名,失学儿童少年27名,辍学儿童少年82名;“四类对象”仍居住危房的有260户;未达标村卫生室112个(其中未达标贫困村卫生室9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贫困人口覆盖率为100%;所有贫困户用水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四项指标核查结果全部为达标。

扶贫脱贫出实招

镜头切回三合村。7月31日一大早,4组贫困户肖建国就来到虾池边,准备投第二季虾苗。

“去年修虾池、投虾苗就花了4万元,没想到今年上半年收入5万元,半年就纯赚1万元,下半年再投点虾苗,今年的口袋就富足了。”一举摘下贫困帽,肖建国乐得合不拢嘴。

与肖建国一样,通过发展虾-稻产业脱贫的白鹭湖管理区关山办事处农户徐汝斗也是喜笑颜开。他如期还清去年的扶贫小额贷款,总计5万元。

“正是有了这笔钱,我才有了养虾种稻的启动资金。”徐汝斗告诉记者,一年来,这5万元贷款着实帮了大忙:改造30亩虾田、投苗、买饲料……年中一算账,总收入近30万元,一家人从此脱贫摘帽。

除了虾-稻产业,潜江市通过发展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共9505户29728人。今年以来,潜江市全力开展产业扶贫行动,进一步发展壮大贫困村专业合作社,不断擦亮小龙虾产业扶贫品牌,新增虾稻共作基地15000余亩,鼓励发展潜半夏、大棚蔬菜、优质大豆、网箱养鳝、葡萄、菊花等特色产业基地。

金融扶贫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72户3032.86万元,逾期率仅为0.24%,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逾期率0.51%)。

就业扶贫也成效显著。该市就业训练中心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机加工、孕婴师、保育员、制图员和创业方面的培训;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102名贫困劳动力开展蔬菜种植、虾稻共作技术培训,全市共组织贫困劳动力培训6期122人。

同时,探索在“大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方面实施“产业保”,兜住产业扶贫风险,发放2019年第一季度特色种植养殖补贴资金45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