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 清香自来——记随县洪山镇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段家娥

荆楚网 2019-07-15 21:01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陈金金)7月14日,“2019年随州市最美教师”网络投票环节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共有报名人数136人,累计投票超过78万,网络关注量更是突破816万。其中,一位乡镇女教师以25977票高居榜首,吸引着众多网友的目光。

这位女教师便是随县洪山镇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段家娥。她常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样貌清丽,言辞颇少。作为一名教师,她总是这样默默守望:你若盛开,清香自来;招来蝶舞,换来青睐。

随县洪山镇第一中学英语教师段家娥。(通讯员 供图)

敬畏:既然选择,就没有爬不过去的坎儿

2009年那个秋天的夜晚,回想起来,段家娥仍心有余悸。丈夫从随州办完事驱车返回,即将到达洪山时,在一个大拐弯和对面的车辆相撞。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导致丈夫左脚脚踝骨折。

接到这个消息,她头脑短暂的空白后,一下子清醒过来。一边是两个班级100多名孩子,背后有多少家庭在期望;另一边,躺在病床上的丈夫需要护理,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得接送。那两个月,家、学校、医院,三点一线,来往穿梭。

“到丈夫出院时,别人说我整个人都瘦了,可我一点都没觉得呀。”她轻描淡写地说。

2003年春,刚生完孩子66天,学校领导打来电话,说是另外一名英语教师因病住院,校长问段家娥能不能提前结束产假。她果断答应,第二天便站在了讲台上。

2014年冬天,一名新机制教师产假,留下两个班级的英语课,学校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孩子们要紧呐,段家娥主动请缨,代了一个班级的课,直到那名老师产假结束后返校。

乡镇英语教师紧缺,多年来,一个教师得代两个班级的课程。每周12节正课,6个早自习,两个午自习,低年级甚至还有晚自习。一个英语教师如此辛苦,一个女英语教师更加艰辛。

“选择了这份职业,你得敬畏;否则,就是对自己的莫大嘲讽。”一路走来,每每聊起从教中的那些坡坎,段老师总是释然一笑。

肩负:孩子还懵懂,你不能松手

三年前,她班来了一个叫孟墨的孩子,9门学科有5门学科占到班级第一。唯独英语,每次测试只做选择题,总在30分上下徘徊。丢了英语,其他学科再好,也填不起这个窟窿。孩子是懵懂的,一到英语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段老师找他谈,不行;当着班主任的面谈,依然不行;找来家长谈,还是不行。孩子一脸固执,甚至还有些迁怒。有一次,段老师发现垃圾桶有一叠崭新的试卷,打开一看,果不其然是孟墨的。

孩子还小,作为老师,你一旦松手,孩子学习这条路岂不更难?段老师重新找来试卷,按序装订,悄悄放进孩子的课桌里。依然是扔,一连三次,不知是被诚心打动,还是不好意思,收下了。慢慢的居然还做了,读的时候也渐渐张口发声读了。段老师的不弃,这个孩子中考英语破天荒考了78分。

每逢说起这类孩子,段老师总会如数家珍。

英语难吗?其实不难,她常这样认为。可是,没有一门学科,一旦掉下去能像英语提升起来那样难。对一个孩子松手,送掉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的一生,还有背后一个家庭的期待。

想到这些,段老师觉得只要孩子有一点希望,她都得肩负起来。

关爱:解开一个结,迎来一片光

七年前,段老师班上迎来一个叫吴雨桐的孩子。升九年级时,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班级第一。没有多想,她挑选这个孩子做自己的科代表。刚接触,孩子做事干净利落,对安排的工作,无须操半点儿心。

时间长了,她发现这个孩子不善言语。你问一句,她答一句,从没主动交流的意思。细细观察,孩子眉宇间隐藏着一丝忧郁,似乎心中装着什么结。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得到的结果也一样。打听孩子附近的邻居,终于有了答案。

孩子的父亲先前在外打工,认识了从四川打工来的孩子母亲。两人接触了一段时间,结了婚,两年后有了她。可好景不长,家庭琐事、性格差异,两人在她3岁时离婚。孩子跟着父亲生活,母亲组建新的家庭,偶尔打打电话。

家庭残缺不仅意味着爱的残缺,更给孩子心灵系上内向、多思、抑郁的结。凭着一个女性的怜悯,她买来一盆吊兰交给这个孩子,“老师委托你,帮我侍弄一下,我们一起聆听它抽节长叶的声音,好吗?”

孩子欣然应允。两个人因吊兰抽节而谈,也因节上长叶而叙。孩子的心结缓缓打开,慢慢阳光。

段老师常说,离异、单亲、重组等问题家庭的孩子,当下不在少数。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母亲,这些年,她给与的关爱更多、关注更多。“我只想用我微不足道的努力,给他们的人生多一点阳光和希望。”

挂念:亏欠一木,善待一林

提起自家孩子,段老师时常会扬起一脸的荣耀。是啊,听话、懂事、自理能力强,尚在读高二就参加省内七市高考模拟联考,且名列前茅。哪个家长,拥有这样的孩子,不满心欣慰?

但在段老师心中,因挂念少,愧疚多。

孩子小时,自己刚改行教英语。一个师范生,学校里学的那一点儿早就还给了老师。一切得重新来,熟悉教材、钻研资料、关注重点、攻克难点,一点点积累,孩子也就自然被晾在了一边。

渐大点了,孩子上小学,每天按点接送。丈夫教高中,比自己更忙。很多时候只好哄着,望着孩子独自上学的背影,有时转身就是一脸泪水。

不知不觉,孩子读初中了。做家长的经常不能准时,孩子要在学校就餐。慢慢的,又说要在学校住宿。这一切,于心不忍,但谁叫自己还有那么多孩子呢?

如今,孩子上高中了,完全脱离了视线。在一起时,谈得更多的是学习,月考考得咋样,学习中有哪些困惑?仅仅也只是问问,学习上的事儿一点忙也帮不上。

自己的孩子,和一茬茬迎来又送走的孩子,同样是孩子,孰轻孰重?作为一个老师,她总是挂念学校孩子那片大树林,往往亏欠着自家孩子这棵独树苗。

有哪个老师关注自家孩子学习的耐心能超过所教的孩子?段老师常常这样安慰自己。

1991年来到洪山镇第一中学读书,1994年离开,2000年重新回到母校任教,16年九年级教学经历。掐指算来,段老师最美好的青春一大半都奉献在了这里。作为一名教师,她常常这样诠释:你得有敬畏之心,肩负其责;你应有怜悯之心,日日挂念。只有尽职尽责、绽放自我,方才清香自来,迎来蝶舞,赢得青睐。20余年如一日,尽管段老师教研上频频获奖,业绩上屡获表彰,但她总觉得不值一提。她,还是更喜欢默念那句自编的诗:

有一种缘分使人渴望,

有一种理解不可企及,

有一种挂念天长地久,

有一种感觉无法说出。

这,或许道出了她对教师这一职业、对孩子的真实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