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在第二战场划下精彩航线。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讲述退役军人故事,展示退役军人风采。今天要和你讲述的,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州大队大队长、退役军人闵鸿飞……
记武警黄冈支队退役军人、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州大队大队长闵鸿飞
军衔变警衔,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橄榄绿变藏青蓝,不变的是付出与坚守;军队到警队,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初心。工作29年来,在部队5次荣立三等功,到地方3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他就是黄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黄州大队大队长闵鸿飞。
(中间为闵鸿飞)
闵鸿飞1990年从大别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入伍到武警部队,在部队先后历任战士、班长、排长、中队长、作训股长、副参谋长、参谋长、副支队长等职。2013年12月转业成为一名交通警察。从军人到警察,角色转了、岗位变了,但他心中的那份家国梦、为民情却没有褪色,依然满腔热忱地在交通管理战线上续写梦想与追求。
心血洒满平安路
2016年底,闵鸿飞临危受命为黄州大队负责人,大队辖区是黄冈市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机关林立、人口众多、商贸繁荣。每逢早晚高峰期和节假日期间,城区主干道是人挤人、车挤车,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闵鸿飞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他对辖区内13条重点路段、23个复杂堵点、17个违停片区、12个执勤岗点进行实地勘察、反复论证,创新改革常规勤务模式,把过去的随机派班制改为常态化“半班制”组勤模式,从每天早7点到晚6点半,两组警力在时间上实行无缝链接,全时段提高见警率;日常执勤中变“固定守点”为“巡线纠违”,克服了站“雕像岗”的现象,又提高了管事率;创新推出“防堵保畅”勤务制度,将“排堵”转为“防堵”,提前做好早晚高峰、恶劣天气、易堵节点的勤务保障措施。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凌厉的冬天,不管是睡意正浓的清晨,还是困意倦人的夜晚,每到交通高峰期或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时,总能看到他挺拔的身姿穿梭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或疏导交通,或查章纠违,或整治秩序,加班加点早已是家常便饭,常常忙得水也喝不上,饭也顾不上吃,闵鸿飞就随时在办公室备着一箱方便面,朋友们都笑话他是马路“吸尘器”、“夜猫子”。长期超时段、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家人深深的愧疚,妻子生病,独自一人去武汉看病;女儿高考,他正好带领大队担负3个学校的高考安保任务,也无暇顾及。每天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中,望着他体力透支的身影,妻子把满腔埋怨化为万丈爱怜,赶紧为他热饭热菜。
责任铸就安全网
2018年5月6日,一场期盼已久的黄冈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再次拉近了千年古城黄州与世界的距离,来自世界各个地区的1万余名跑手准时相约黄州。这是黄冈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是一次高规格、高要求,万无一失、展示形象的赛事安保,大队担负了赛事三分之二路线的交通安保勤务,作为大队安保小组的组长,闵鸿飞带领精兵强将先后5次现场勘察路线,分析评估赛事期间比赛线路周边道路的交通流量、流向、存在的风险隐患等情况,对7个责任路段、21个道路管制点的警力分布、岗点设置、停车安排、警车引导、设施设置、指挥通讯等每项任务精确部署到位,每项措施落实到人头。
赛事前一天,他就带领警力开始对赛事核心区进行清车、清路障,劝离、拖离车辆650余辆,清除路障80余处,一直忙到凌晨1点。赛事当天凌晨4点,就赶紧爬起来,组织警力提前在“核心管控区”摆放交通管制牌、锥筒、警戒带,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准确执行赛事组委会指令,确保世界各地参赛运动员的安全通过,确保赛道车、抢救、处突等车辆的顺利通行。
赛事当天,也是黄石市市民李先生结婚大喜的日子,偏偏不凑巧的是,李先生接亲的地方恰好在赛事管控区域内,焦急无奈的李先生向现场交警发出求助,此时距离比赛开始还有半小时,闵鸿飞经请示后,亲自引导接亲车队快速通过管控区;市民李女士送女儿到黄冈中学参加全国艺考,在路上堵了近一个小时,眼看距离开考仅剩下半小时,急得直跺脚,闵鸿飞得知情况后,让她把车停在附近,用警车带她奔向学校。
当天赛事刚刚结束,一场倾盆大雨就降临城区,他又带领警力投入到城区的疏堵保畅任务,经过近12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安保小组以最周全的部署、最精准的调度、最贴心的服务,为全体参赛运动员筑起一道道安全网,以最高水平的交通管理,圆满完成了赛事期间城区交通安全保卫任务,受到了电台、电视台、报刊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本色书写忠诚魂
2017年9月初,全国十九大交通安保工作正式启动,期间恰逢国庆中秋双节交通安保并行。闵鸿飞把办公室隔壁的空房间收拾出来,准备好床铺被褥和洗漱用品,就一头扎进备战十九大安保任务中,随时作好“吃苦头、流汗水”的心理准备。他与时间赛跑、与体力较劲,调整警力、部署勤务、排查隐患、组织夜查、整治酒驾、值班巡逻等,每天就像陀螺一样战斗在“防事故、保安全”的路面一线。
10月的一天,连轴转了几天的闵鸿飞回到办公室,突然感到喉咙刺痛、耳朵嗡鸣、下巴肿胀,同事劝他去医院看看,他说是话说多了引起的,没什么事。第二天,他买点消炎药一吃,接着又带病上路工作。直到16日上午,闵鸿飞才感觉嗓子不能出声,喝水吃饭也不能吞咽,疼痛难忍,被同事拽到医院一检查,诊断出:咽喉急性水肿,严重影响呼吸,有致命的危险,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十九大安保已经进入临战状态,这个时候怎么都不能丢下安保工作去住院,他和医院商量不住院,开些消炎针回去打,同事和领导们都劝他先看病,他却说:“现在是极端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军人我不能丢下自己的阵地,作为大队负责人,不能只是看着干,更要带着干。”为了不影响工作,每次挂针输液,他都有意识的调快药水滴速,打完针又急着上路巡查、排堵保畅,路面上处处都有他的影子。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队70余名民警、辅警和职工“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叫响了“不给安保拖后腿、不让勤务掉链子”的口号,用行动誓保了十九大期间的交通安全畅通。
平凡孕育伟大,坚守书写大爱。闵鸿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退伍不褪色、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神圣誓言,以对交管工作的热爱倾注着共产党员的满腔热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辖区平安、畅通、有序、和谐努力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