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建“生态海绵”公园助力绿色发展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 2019-06-05 23:50

杨家垱湖水草培育基地。通讯员 供图

枝江用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通讯员 供图

经过治理的湖泊蜕变成生态公园。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黄彦乔、杜伟、李贤)“我养了30年的鱼,现在专职‘种草’,虽然收入有所下降,但看着湖泊一天天变清澈,我打心眼里高兴。”6月3日,正在枝江市杨家垱湖水草培育基地忙碌的方正武说道。

杨家垱湖历史上是渔业生产养殖试验基地,面积195亩,湖容为40余万方。随着枝江城市发展逐渐成为城中湖,周边工厂、学校、生活小区林立,生产生活污水直排,让湖泊水体饱受侵害,杨家垱湖也成了污水横流、蚊蝇乱飞的“龙须沟”。

“城中湖犹如城市之肺,污染后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枝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熊剑鸣是杨家垱湖的市级湖长,他说,枝江于是决定对杨家垱湖进行一次“洗肺”,彻底清除污染。

2017年,枝江市编制完成并发布了“一湖一策”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日常巡查机制,启动湖泊周边腾退工作,整体搬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征收湖泊周边农田鱼池,拆除湖中养殖设施,建设截污干管接入污水处理厂,彻底截断污染来源。

“用生态的方式修复生态”,这是武汉大学专家团队给枝江湖泊水体治理开出的一剂“良方”,种植水草可逐步消耗湖泊内富营养物质,恢复湖泊生态,彻底改善湖泊水质问题。不再养鱼的方正武成立了劳务公司,召集了二三十名工人“种草”。

在杨家垱湖近200平方米的浅水区,是水草培育基地。“我们新增了三套喷淋设施,给水草降温增氧,”方正武介绍,这可以保证水草的新鲜度,提高种植的成活率。目前湖中培育的是轮叶黑藻,对浅水净化和绿化具有良好作用。

种草的同时,枝江市相关部门投资10万元新建泄洪口节制闸,调蓄湖泊水位、增强湖水自净功能,同时实施生态补水,抽取井水补充湖水,开展净水增绿试验,并将上游多个鱼池改建成湿地公园,来水过滤后进入湖泊,水质由劣Ⅴ类转变为Ⅳ类。

熊剑鸣表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依托杨家垱湖,该市建设了一个集雨水花园、景观梯田、宿根花卉等诸多要素,梯田、水系、慢跑道有机贯穿的海绵体城市公园。该公园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37.5万平方米。

“这里是一个休闲的绝佳去处,漫步湖畔廊道,不时可以看到姹紫嫣红的各色鲜花,还有各种树木、各种植物。”熊剑鸣说,杨家垱湖已然成为枝江这个“三峡水乡”的一颗生态明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