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激光先进制造装备基地,一名员工在调试设备
华工科技光通信业务自动化生产线
华工科技独门技术“全息水转印”应用于五粮液防伪
华工科技参与设立云岭光电,研发高速率光芯片
1999年7月28日,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值此已跨越20年。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从一家年销售额8000多万的校办企业起步,到成功上市,再到如今在国际市场上初露锋芒——
“2019年经济虽有压力,但是仍有信心”,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新强说。
信心,来自于创新。华工科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突破不断。刚斩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目前正获汽车热成型行业大批量采购。“我们一直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作为高科技企业一定要围绕产业发展的的趋势,做好储备”。
“储备”非一日之功。8年前,华工科技才进入国内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工装设备领域,如今在此领域已占国内市场90%份额。目前,业务拓展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项“中国第一”已将华工科技带入全球第一阵营。
而20多年前,目前这家上市公司,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校办工厂。和华工科技同一时期诞生的校办企业,很多早就已经销声匿迹。华工科技如何保持企业青春和高成长性?
硬气
自主研发反出口
50多项“中国第一”挺民族制造腰
1999年,由华工高理、华工激光等数家华科校办企业合并,重组为华工科技。
2000年,时任董事长的马新强了解到,全球排名第三的激光切割系统制造商,澳大利亚ACS公司正在公开竞卖,于是展开收购。本想快速嫁接澳洲技术,但是澳方向他们封锁了技术图纸,华工科技人抱持着国产化的决心,硬是靠着反复的钻研摸索,用了3年的时间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出了国内首套国产化激光数控机床。
之后是首套国产化数控激光切割机、首台高性能光纤激光器、首台工业级紫外激光器、首个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首套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系统……华工科技掌握了光纤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和超快激光器等核心技术,成为三星、华为等世界500强的供应商,并且出口美国、俄国、韩国、日本等50个国家和地区,“为制造的更高荣耀”,影响力仍在拓展。
专注
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
全方位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
“既不安分,也很理性,笃信做事业就是要在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最好”,这是华工科技人的写照。
上市至今,企业有不少机会去做房地产,投资金融,曾有几百亩商住地就摆在面前,但马新强等决策者仍“一门心思”做好技术,做好产品,坚守把应该付出的做到极致,把应该改变的做到百分百。
选择“不做”的事还有很多,2003年后,随着华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部分非核心业务经过几年的经营未达到理想的发展速度、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却占据着资源,分散了管理精力,2007年华工科技启动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彻底剥离了与主业不相关联的业务。
而要做就要做到最好。8年前进驻白车身焊接领域后,华工科技核心资源逐步聚焦到了3C、新能源、智能制造三大应用场景,并深度地参与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传感器进入了特斯拉、比亚迪、一汽、上汽等国内外众多汽车巨头的产业链,并成为主要的供应商。位于青海的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基地今年将建成,其中14条自动化线体由华工科技提供;自动产线技术也迁移到新能源产业上。
谋远
获华为“全球金牌供应商”
低谷蓄力,待到5G来时一鸣惊人
19年前,华工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华中地区第一家以激光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之后激光上市企业才逐渐多起来。
10年前,华工科技就定向增发投向三网合一及3G用核心光器件产业化、新型热敏电子功能陶瓷件产业化项目。如今,做光器件的华工正源从华为获得国内首个5G光模块订单,生产传感器的华工高理斩获特斯拉订单。
有人说,华工科技有“后眼睛”。华工科技马新强说,这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压力和动力。
华工正源刚成立不久就碰上了光通信泡沫破灭,2007年,因为质量事故“九死一生”,2015年,虽然当时4G光模块出货量已排到了全球前三,但同行间的价格拼杀使得利润空间越来越狭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安于现状,将再次面临生存与否的考验,这时,正源一方面坚定推行精益生产,确保单位产出效益高于同行,另一方面将资源集中投放到了5G前传用的25G光模块的预研,正是因为有了3年的时间积累,在华为5G预商用的产品送样测试中,只有正源一家一次性通过,实现了弯道超车。就在今年年初,获得华为“全球金牌供应商”奖。
目前,企业积极探索“激光+系统解决方案”,快速布局5G、新能源、面板、检测、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向新一代信息网络、数据中心和物联网等前沿科技领域深度拓展。华工科技与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智能产线”“智慧工厂”等激光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善用
内部创业,扶“青苗”育“菁英”
研发人员超千,核心人才自己培养
华工正源的“80后”总经理胡长飞,是国内主流光器件公司里少有的年轻人。2003年武汉大学毕业加入华工正源的他,从研发工程师做起,历任了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岗位沉淀,他曾经历华工正源“至暗时刻”。而如今,他率队已完成华为第一批5G光模块的订单交付,车间一幅繁忙景象。
企业内像胡长飞这样年轻的“老人”特别多。华工科技现有研发人员1000多名,引进全球领军人才近二十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内部培养,以加强研发团队和人才梯队建设”,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
华工科技的主营业务属于高度竞争的行业领域,面临着极其严酷的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则,20年,通过不断变革创新,开拓进取,才形成了今天企业核心业务的行业地位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蓬勃向上的青春创新力量推动着公司发展一路向前。华工科技一直通过开办青苗班、菁英班,加大青年人才的内部流动和提拔力度,让青年人才能够更好地在华工科技怀才有遇,施展抱负。
本版撰文:李佳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