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龙华余瑾毅通讯员高琛琛
孩子们倒头就睡,成年人才会失眠、多梦?不,孩子们睡觉的烦恼丝毫不比大人少。3月21日是第17个世界睡眠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睡不够、睡不着在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而网上针对学生的“助眠神器”卖得相当火爆。
近七成小伢“欠瞌睡”
武汉市民王女士近来觉得非常闹心。8岁的儿子靖靖(化名)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小家伙是个慢性子,每晚写完作业、洗漱完毕,上床时都已超过11时,第二天早上起床,仍困得睁不开眼睛。王女士十分焦虑,她说:“再这样下去,我就天天失眠了。”
2016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首次发布了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最佳睡眠时间的意见,认为6岁至12岁儿童睡眠时间为9小时至12小时。去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时间。”
“睡觉保证10个小时,晚上9点必须上床,还要倒床就能睡着,现在的孩子几个能做到?”采访中,不少家长异口同声地说。
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李瑞珍主任医师透露,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儿童青少年睡眠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45小时,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为69.8%。
网上助眠神器卖得火
有的孩子睡眠不足,有的孩子还有入睡难的情况。加上如今孩子们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中,手机游戏颇为盛行,孩子们经常睡前再来几轮游戏,不仅挤占了紧张的睡眠时间,电子竞技游戏更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造成入睡困难。
孩子睡眠质量差,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李瑞珍介绍,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会导致精力不充沛,抽象思维和记忆力减退,影响身高、智力,容易生病,甚至造成心理隐患。
于是,一些商家看准了这个商机,多款“学生助眠神器”热销。记者在几大网络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助眠足贴、中药胶囊、助眠草药枕头、睡眠仪等等。采访中,一位购买了睡眠仪的家长心态很有代表性。她说:“就当补品给孩子买了,希望他睡眠质量好一点。”
而李瑞珍表示,助眠仪等疗效不佳,更多的只是心理安慰。她在门诊中发现,很多家长发愁孩子晚上还精神抖擞,却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个坏榜样——晚睡“拖延症”,一直刷手机。想要靠“神器”提升孩子的睡眠质量,无异于舍本逐末。
养成好习惯家长要做表率
李瑞珍分析称,从门诊情况看,存在睡眠问题的患儿,七成由于家庭养育方式造成,包括家长的睡眠习惯,另外还有三成跟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在现有条件下,除去病理性因素,如何能改善孩子们的睡眠质量?
李瑞珍建议,首先,陪写作业的家长自己要做好情绪管理,不要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及时“放手”,让孩子尽快独立完成作业,以免孩子焦虑情绪一直延续到上床。其次,家长要做好表率,在家多看书少看手机和电视,养成早睡习惯。
此外,还有一些生活细节可以“助眠”。专家推荐,晚餐别让孩子吃得太饱,临睡前可喝一杯牛奶、洗个热水澡,冬天可以泡泡脚,听听柔和的轻音乐以助睡眠。睡眠区光线要暗,卧室应用厚的窗帘来隔绝室外光线。
李瑞珍提醒,孩子做作业慢,也可能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如问题突出,应该带孩子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