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鬼”现形记
几家公司勾结,互相“做托”,排挤竞争对手。在项目招投标领域,这种现象被称为“串通投标”。
27日获悉,省住建厅、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本月中旬公开通报了一起这样的典型案例。
去年11月,恩施某银行综合办公业务用房施工总承包工程招标,合同估算价约3600万元。招标信息发出后,投标企业纷纷通过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的交易系统,上传相关预审材料。
发现异常!一天,交易中心的系统发生警报: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欣公司)和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公司)两份资格预审文件的“制作机器码”一模一样!
什么是“制作机器码”?原来,和手机的IMEI一样,每台电脑的硬盘、CPU等都有无法修改、唯一的序列号或识别码,即机器码。当投标公司使用电脑制作、上传资格预审文件时,文件上会自动标记出该台电脑的机器码。
机器码一致,说明两家公司的文件,是在同一电脑上制作、提交上传的。他们是做托、串标?还是在同一打印店电脑制作文件?“为了不冤枉好人,请联系两家企业解释。”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两家企业果真在同一家打印店制作文件,也可以通过检查打印店机器码来核实真伪。
很快,达欣公司发来了书面解释:员工朱某制作、提交文件时,电脑故障频繁死机,无奈之下便到朋友的公司借用电脑。朱某所说的朋友,正好就是建工公司的员工。
真是巧合?调查人员很快发现,这两家公司位于欢乐大道附近某小区同一栋楼里。达欣公司只有一台电脑吗?朱某的朋友也“巧合”地负责这一工程的投标?去竞争对手处借用电脑不担心“底牌”暴露?对这些疑问,两家公司的解释无法让调查人员信服。
根据调查情况,评标委员会讨论确认:两家企业的行为涉嫌串通投,否决其投标,并通报全省。
如此情形,并非个案。
去年5月,宜昌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在一个项目招投标中,发现三家企业投标文件出自同一台电脑。去年底,在某项目外墙石材装饰保温一体化系统材料采购及安装项目招标活动中,苏州美亚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卓宝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沃尔浦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投标文件,也被查出投标文件系用同一台电脑制作。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留有串通投标等违规的“案底”,违规企业声誉一落千丈,很长时间没法再参加投标,得不偿失,奉劝那些想靠“小动作”谋利的人,赶快收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