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世同堂,大冶百岁夫妻携手走过78年

看楚天 2019-02-14 00:06

楚天都市报记者梁传松 通讯员高喜明 汪泽栋

结婚60年为“钻石婚”,而大冶一对夫妻携手走过了78年。2月8日,大年初四,大冶还地桥镇下堰村肖家堰湾一片喜庆,400多名亲友聚集在一起,为五世同堂的肖绪祥和黄翠兰夫妻过百岁生日。在子孙“百年好合”的祝福声中,这对老夫妻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夫妻一起过百岁生日

“选择大年初四过生日,家里人有时间能聚到一起。”肖绪祥老人的曾孙女肖浪洁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按大冶当地风俗,生日做虚岁,但考虑到家族人口庞大,在外地工作的亲友能赶回家,所以一家人商量选择在年初四为祖父和祖母一起过百岁生日。

据老人的二儿子肖本才介绍,父亲肖绪祥生于1919年,母亲黄翠兰出生于1920年。老人一生共育有四男二女(长女为养女),全家老少82人,已经五世同堂。家族中培养了16名大学生,长孙肖正刚还是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目前两名老人身体状况都非常好,能相互照料日常起居。

“当天共有400多名亲友为祖父祖母送祝福。”肖浪洁介绍,祖父肖绪祥是家中长子,祖母  黄翠兰是还地桥镇还桥村白果园人,和肖绪祥是远房亲戚,两家从小给他们订了娃娃亲。

肖绪祥9岁那年,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拉扯不了三个孩子,只得无奈将两个女儿送了人。肖绪祥从小给富人家放牛,他至今还记得放牛的苦,“下雨天也不能回家,衣服被淋湿了,冻得腿直打哆嗦。”年纪稍大一点后,他就到附近打点短工补贴家用。

“那时候真是苦啊。”肖绪祥回忆,为了填饱肚子,他吃过野菜啃过树皮,甚至还吃过“观音土(当地一种粘土)”。

1941年,肖绪祥和黄翠兰结婚。黄翠兰会织布,婚后勤俭持家,常常织布到深夜。妻子织的布,肖绪祥就拿去卖钱换米吃。

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了,他们将5个月大的程细珍抱养回家视如己出。此后,他们又相继生下了4男1女。

见证历史两次死里逃生

百年人生,肖绪祥夫妇见证了历史的风雨。

肖绪祥回忆,抗战时期,他两次从日本人手里死里逃生。

有一年,湾子附近一座桥被游击队炸了。这座桥是交通要道,日军很恼火,到肖家堰抓人。

日军将肖绪祥当作嫌疑人抓到了沙田煤矿进行殴打。家人想尽了办法,最后通过陈润一湾一个在当地颇有声望的亲戚作保,他才被释放回家。

还有一次,日军在白果园的电话线被游击队员割断。日军又到村里抓人,将肖绪祥等6人用铁链串成一串带走。

在牢房里,日军逼迫6人互相打耳光。互打耳光力要大,还不能笑,否则就杀头。折磨一夜后,他们被拉到了野地里。肖绪祥看日本兵给枪上了刺刀,他以为要杀头了,边走边瞄准了一个水塘,日本兵要是真杀人,他就跳水塘逃命。

幸运的是,日本兵只是让他们干活。当他们将沿线的电话线架好后,日本兵将他们放回了家。

黄翠兰也经历过两次人生劫难。

1991年,71岁的她突然中风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家人都开始着手给她准备后事了,没想到她在床上躺了一年半后,竟然可以下床活动了。

2010年,黄翠兰在村口被一辆小车撞飞。送到医院抢救后,靠注射鼻食维持生命。子孙们轮流到医院值班,女儿肖美珍和女婿程顺明大年三十都在医院照顾她。黄翠兰需要输血,孙子肖剑锋和曾孙肖龙威马上去献血。

在子孙们的精心照料下,黄翠兰又挺了过来。

重视教育五世同堂好家风

生于战乱年代,肖绪祥和黄翠兰都没能读书,但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大儿子肖明钟成了一名老师,在村小教了30多年语文。他还喜欢钻研书法和绘画,在当地小有名气。肖明钟的儿子肖正刚,是南京理工大学博导。去年,肖明钟的孙子肖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据统计,肖绪祥和黄翠兰五世同堂一共有82名后代,年纪最大的为75岁的养女程细珍,最小的为5个月大的玄孙。

受肖绪祥和黄翠兰重视教育家风的影响,肖家一共培养出了16名大学生。后代们从事的职业有工程师、注册造价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造师、陶瓷工艺设计师、技术员、医生、 护士、老师等。

今年80岁的肖本达介绍,肖绪祥夫妻一生与人为善,从没见他们和村里任何人打过架吵过嘴。年轻时种田,看到别人家的田漏水,肖绪祥还会主动帮忙堵漏。

曾孙肖龙振回忆,太爷爷一直任劳任怨。当时家族里只有一头牛,虽然和子女们分了家,但子女们的地一直都是肖绪祥帮忙在犁。太奶奶对后辈非常好,她常常将水果等好吃的藏起来,等他们放学回家后,偷偷塞给他们。

在夫妻俩的教导下,肖家子孙互相扶持和睦相处。二儿子肖本才搞建筑创业成功后,他带动兄弟姐妹和湾子里不少人一起致富。在上世纪90年代,他还捐建了肖家堰的祖堂。

生活规律夫妻爱打纸牌

肖绪祥和黄翠兰的身体一直很好,80多岁时还自己种菜吃。肖明钟介绍,如今,父亲仍然好动,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会扫两小时地,将门前的院子和祠堂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则爱静,冬天没事就躺在床上睡觉,连吃饭都在床上解决。

黄翠兰喜欢抹字牌,肖绪祥经常陪她一起玩。有时,她甚至能自己跟自己打牌。

子女们说,肖绪祥脾气很好,印象中没和黄翠兰红过脸。黄翠兰有时生气说他两句,他也从不回嘴。两人如果怄气,第二天就又和好如初。

夫妻俩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很有规律。肖绪祥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就睡觉了,天一蒙蒙亮就起床了。扫两个小时地后,他才吃早餐。他一天只吃早餐和午餐,从不吃晚餐。他喜欢吃味重的菜,以青菜为多,肉只吃肥肉。吃米饭喜欢煮得很柔软,特别喜欢吃红薯。

肖绪祥和黄翠兰都能自理,黄翠兰中风前一直由她负责做饭,她中风后,肖绪祥也学会了做饭。子女们大多在武汉定居,只有长子肖明钟和黄咏鸾夫妇和养女程细珍留在肖家堰,照顾肖绪祥夫妇。遇到老人生日,在省内的子孙都会回来祝寿。今年大年初四,除了在国外求学的曾孙女,其他后代都回老家参加了两人的期颐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