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9旬爹爹摔断股骨头忍耐9个月才手术

长江云 2019-02-13 16:38

9个月前意外摔倒,武汉9旬老人摔断了股骨头,在家休养几个月日渐“康复” ,没想到自行复健时一甩腿,竟然再次剧痛难忍。再次到医院一查,老人才知道骨折根本没有愈合,反而完全错位,经过手术治疗才康复。

家住汉阳的齐爹爹今年91岁。去年4月,齐爹爹外出锻炼,下台阶时不慎摔在湿滑的台阶上,被送到附近医院后被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齐爹爹说,当时他觉得自己骨折的好像不算很严重,他能下床活动,拄着拐杖也能走一走;再考虑自己年纪大了,手术的风险应该会很大,于是选择了保守治疗。

在家休养了几个月,齐爹爹的骨折部位几乎没有痛感,平时不拄拐杖也能走几步。感觉到自己在“逐渐康复”,齐爹爹开始尝试着甩动右腿,“想要恢复的更快一点。”没想到这一甩出了问题,齐爹爹再次感觉到伤处剧痛不止,右腿完全无法活动,齐爹爹赶紧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就诊。

该院骨一科张克良副主任医师检查发现齐爹爹髋部畸形明显,骨折两端严重错位,而且骨质被吸收,完全没有愈合的迹象。张克良医生解释,齐爹爹股骨颈骨折后,断端刚开始并未完全错开,还能承重,所以他还能拄拐行走,疼痛也不明显。但是股骨头附近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血液供应不足,几个月的休养并没有让骨折愈合,反而在他甩腿过程中导致了断端完全错位。

根据齐爹爹的伤情,要想恢复还是必须做手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但是齐爹爹91岁了,而且拖延了9个月的陈旧性骨折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因为陈旧性骨折断端周围瘢痕多,操作的时候出血会增加;手术时间也比常规股骨头置换手术长2小时;而且人工股骨头尺寸的选择和手术中的操作难度都会增加。

“拖了9个月肢体变短了,过份的恢复长度,会造成关节过紧密,灵活性受影响。长度恢复不够,人工关节松弛,再次脱位的风险又增加了。而且患者神经血管和肌肉都会萎缩,手术中复位时髋部肌肉僵硬、弹性差,复位操作难度加大,很容易造成髋部二次骨折。”张克良医生说,这种手术对操作者的经验和技术都有要求,也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在综合判断齐爹爹的身体状况后,医生发现他的心血管条件很好,能够接受手术。术后,齐爹爹恢复良好,能够自己行走。

据张克良医生介绍,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也持续增加。其中髋关节骨折成为威胁老人生命的一大杀手,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容易引起股骨头坏死,自行愈合的几率很低,长期卧床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很大打击。高龄老人长期卧床还将出现心肺功能代谢障碍、肺炎、压疮等一系列继发性疾病,其中任何一种疾病对老人来说都是致命的。而手术治疗,只要熬过手术关,在术后3天就基本上能恢复伤前的状态,能在短期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卧床并发症,降低此类老年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张克良副主任医师提醒老年人应注意及时补钙,预防骨折疏松,对行走不稳、下肢肌力较差的老年人配备拐杖辅助,如果不慎跌倒应及时就医。如发生髋关节骨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宜采用手术治疗。

(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肖肖  通讯员 李子熙 陈梦圆  责任编辑 谢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