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路附近一座公厕“男右女左”。
全媒体记者韩犁夫
近日,家住星火路的万大爷有点烦:他到家附近的公厕上厕所时,经常走进女厕。
万大爷今年62岁,晚饭后习惯出门散步。上周的一天,万大爷散步时感到内急,便到路边的公厕方便。刚准备迈进自己熟悉的公厕左侧,万大爷发现一名女子从里面走了出来,并用警惕的眼神瞄着他。“这边怎么变成了女厕所?”万大爷有些不解。他仔细看了看厕所墙上的标识,左边确实是女厕所,男厕所在右边。
万大爷说,这座公厕已经存在很多年,一直是男左女右,前段时间改造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男右女左,“不知道公厕管理方为什么要将男女厕调换方位”。
不光这座公厕,就在不远处的另一所公厕,改造后男女厕的方位也调换了。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公厕,这样的改动不在少数。
市城管局环卫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将男女厕调换方位,是为了增加女性厕位,使之达到国家标准。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第11号文件规定,公厕必须加强人性化设计,提高女性厕位比例。文件要求,要严格执行《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确保人流集中的地方公厕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厕所女蹲位(坐)位与男蹲(坐、站)位比例可为3:2。
在此前建设的公厕中,男厕所由于有小便池,面积大于女厕所,改建时,在不增加公厕整体面积的情况下,将男厕改为女厕,可以增加女性厕位。“在《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标准》中,并没有规定男女厕的方位。”这位工作人员说,“不少人习惯了男左女右,在新建公厕时我们会加以考虑。”
相关链接
2018年,市政府把厕所建设列入“十件实事”。
我市2018年共新建和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20.94万座、农村公厕1244座、乡镇公厕209座、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公厕11座、旅游景区景点公厕100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据了解,所有新建和改建的公厕按照最新的标准设计和建设,除满足群众基本需求外,还考虑了女性厕位紧张、残疾人使用不便等问题。增设第三卫生间、改善男女厕位比例、完善无障碍通道、更换老旧洁具都是公厕建设的重点。
截至目前,市区已完工183座公厕(新建71座、改建112座),在建19座公厕(新建17座、改建2座),预计在春节前全部投入使用,是计划任务数量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