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和春节里的重要活动。我们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互贺祝新春。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热情款待。其实,春节拜年学问很多,春节文化元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
中国人走亲访友拜年的习俗,
让平常难得一见的亲朋好友欢聚一起,
热热闹闹地吃喝,开开心心地打闹,
想想就是件开心的事!
但热闹归热闹,拜年的礼仪咱可不能忘记哦!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春节拜年的礼仪吧!
拜年次序的讲究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
拜年手势 男女有别
抱拳的礼节是平辈之间拜年的一种形式。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如左右手弄反,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能才用。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叩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礼仪讲究
2019
预
约
拜
年
除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如: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之外,拜年前最好跟主人预约一下。免得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2019
时
间
选
择
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饭的招待,可根据饭局的时间来确定拜年的时间,要提前到达,不要等开饭的时间再到,应该留有寒暄问候聊天的时间。
如果是没有饭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为宜,如果有饭局,可适当在饭局前1个小时左右到,饭局结束后1个小时告辞,时间没有固定限制,可根据与拜年对象的关系来选择,以不增加拜年对象的接待负担为宜。
2019
礼
品
准
备
要根据拜年主要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选择鲜花、水果、食品……也不会出错。烟酒类要根据对象来确定。如果主人家里有小朋友也可适当选择孩子喜欢的礼品。
2019
餐
桌
礼
仪
参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长者为主,谦让主座给长者,酒店里的主座一般是离门最远的,或是背对主持台的为主座。在家多是面对厨房门的为主,也可因居家摆设看出主座位置,以左为大。中国的餐桌文化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不要闷头吃不说话,但也不要高谈阔论。让菜不夹菜、祝酒不劝酒,春节的饭菜讲究年年有余,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肴。
2019
拜
年
语
言
新年里要多说赞美的话。赞美老人的气色、健康、多给老人讲话的机会;对中青年要多赞美事业、健康、家庭关系;对孩子要多赞美聪慧、学业、礼貌懂事。多谈快乐的事情,少谈抱怨牢骚的话题,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走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2019
穿
着
得
体
新年新气象,到亲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饰得体。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一家人的服装色彩尽量做到协调,增加家庭的温馨感。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常见的春节拜年方法
叩
拜
礼
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躬
身
作
辑
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万
福
礼
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鞠
躬
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大年初一
今日谷城
给您拜年啦!
恭祝大家: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最后,小谷君告诉你
亲戚称呼,一图读懂
管奶奶叫姨姥姥的人,和爸爸是什么关系?妈妈的舅舅应该怎么称呼?随着“独一代”、“独二代”的出生,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的家庭姻亲关系不熟悉,拜年时常叫混、叫错。
拜年串门走亲戚,
小谷君送你一张“亲戚关系图”!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