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幕式现场。
9月28日,湖北省第二届(荆州)园林博览会盛大开幕。45座风格迥异、创意精妙、造型别致的园林,汇聚成荆州园博园的璀璨与精彩。
本届园博会是我省目前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风景园林行业性盛会。主题为“辉煌荆楚、生态园博”;会徽为“水润荆楚”,以荷花、凤凰等荆州元素组成;吉祥物为“荆荆”“楚楚”,以江豚、麋鹿为原型。
荆州园博园位于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占地1550亩,总体布局以水生境、以绿串景,通过主场馆核心区、临庙湖景观长堤,以及楚礼、楚艺、楚韵、楚耘、楚苑、楚凤六个区域,将楚文化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打造荆楚山水的自然魅力。
本届园博会至11月28日闭幕,其间将推出60余场文化活动和演出。之后,园博园作为园林景观公园永久保留,与荆州古城、关公义园、荆州博物馆、华强方特东方神画和楚王车马阵等组成荆楚文化旅游矩阵。
“梦里水乡”踏歌来
长湖之畔,一处四面环水的圆形岛屿上,一座金凤般腾飞的建筑拔地而起,这是荆州园博园的中心——中国楚文化馆,四周广场、花园围绕,俯瞰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点亮荆楚文化。
9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州园博园,一睹以园林艺术重现的荆楚水乡风貌。
再现盛世荆楚
28日上午,来自江西九江的游客王显一入园即被迎面而来的“高山流水”景观打动:入园广场末端隔水相望,重峦叠嶂的山石之间,一道道瀑布飞流直下,雾气蒸腾,如入画境。“阵势真的不一般!”
据介绍,这幅山水“画卷”长170米、宽70米,按照地形高差,用来自全省各地的自然山石堆砌而成。
作为目前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的风景园林行业性盛会,荆州园博园试图以史为纲,重现楚文化诞生、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省住建厅厅长李昌海说,园博园的所在地纪南故城,曾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第一大都会,代表当时南方园林的巅峰,《楚辞》用“高堂邃宇”“层台累榭”“川谷径复”“兰薄户树”来形容她的辉煌。
站在荆州园门口,聆听身着古装的学童齐声吟诵,监利县委副书记杨从国深受感染,“像是一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他身后的荆州园,以荆山轮廓的山地、江汉平原水乡轮廓的草坪、池溪、湿地、坡地等丰富元素,展现了“山林初启”“盛世荆楚”“凤凰于飞”三个主题。
360度全息成像、VR互动漫游体验……楚文化馆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为游客打造沉浸式体验,给荆州百盟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江梅留下深刻印象。“这些设计,既展示文化,又愉悦身心。”
“公元前689年纪南城建立以来,先后出现34个帝王,从荆州走出的宰相有138位,在全国历史文化极有分量,如何系统形象地展示荆州的历史,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当天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徐红星说。
延续水乡风情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园林规划建设,截至目前,已创建国家园林城市40个,建设区绿地面积7.9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8%,公园绿地面积近2.5万公顷,人均公园面积11.34平方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最大限度保留基址内原有地形地貌,是荆州园博园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在“楚韵”区,通过疏通原有低洼鱼塘沟渠,形成四个环水小岛,营造出一片水乡洲渚。此外,园内保留了1万多株本地原生树木,以自然组合的花卉、果木贯穿园区主次道路,全园林荫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育帆说,“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兴建展园张扬城市文化,从人文、生态的角度看,是非常好的手段。同时,园区需要长效养护,巧妙地利用地方原有的元素,符合未来发展方向。”
低碳、节能、环保是荆州园博园的另一大特色。通过运用中德低碳生态领域的国际合作成果和技术,德国园展示了建筑模式的“未来时”。“这里的屋顶设有光伏发电系统,屋面的太阳能光伏板面积合计270平方米,年发电量约26600度。”
此外,德国园的生态馆还是全国首批装配式正能房项目之一。据介绍,在工厂预制好构件送达现场后,墙体施工仅用4 天即完工。经测算,该建筑每平米年耗能为52.1千瓦时,建筑年产能为每平米62.2千瓦时,年产能大于年耗能,“正能房”名副其实。
(来源:湖北日报)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