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一栋栋整洁明亮的房屋,一片片长势旺盛的庄稼……在王场镇吕垸村,村民们切身感受着这几年的深刻变化。
说起这些变化,不得不提吕仁学。他既是企业老板,又是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乡村能人,他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让村民脱贫有路、致富有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
不忘初心 情系家乡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吕仁学,16岁学了缝纫手艺并外出打工。30多年打拼,他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为人,回乡成立了湖北仁威服饰有限公司。
8月29日上午,记者在吕垸村见到了吕仁学,与预想不同,吕仁学身上并没有企业家多有的优越感。相反,他穿着朴素,满脸笑意,言谈举止透着农民般的质朴。
“我要为村里百姓做点事。”提起吕垸村,吕仁学十分动情。
2015年,因贪腐问题,吕垸村村“两委”多名成员被处理处分,村里矛盾突出,村民上访事件频发。当时,王场镇党委找到吕仁学,希望他出任吕垸村第一书记,并暂时代理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一心想为村里百姓做点事的吕仁学满口答应了。
2018年,吕仁学开办的服饰公司一片红火,一年最少有20万元的纯收入。那一年,时值村“两委”换届,一直为找不到合适人选而发愁的王场镇党委再次想到了吕仁学,希望他到吕垸村任党支部书记。这让吕仁学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乡办实事,忧的是离家多年,对村里的人和事他并不熟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还可以,但是真正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就要一心一意为村里和百姓谋福利,干不好,对不住全村父老乡亲。最终,心系家乡的吕仁学还是答应了。
上任伊始的吕仁学,马不停蹄建立和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制度、村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党员大会议事制度等。同时,成立村级财务公开监督小组,确保政务、村务、财务公开。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1000亩外滩集体非承包地,则采取对外承包方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今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因村务、财务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
“经营一个企业和管理一个村庄当然不同,管理企业员工可以按照规章制度办,但无法照搬到村民管理上来。做好村庄管理和经营,村干部要团结,干群关系要和谐,对村民要有耐心,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吕仁学深有感触地说。
帮穷扶困 为民解忧
每天早上8点,45岁的清洁工老吕都会准时出门,头戴黄帽子、身穿红马甲,骑着电动三轮车忙碌地穿梭在村里的各个垃圾收集点。
老吕是村里的贫困户,为了照顾因高血压瘫痪在床的母亲,他不得不常年在家,收入十分微薄。吕仁学走访得知此事后,帮他争取了村里的公益岗位。
“多亏了吕书记,我现在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加上两亩口粮田,生活完全没有问题。”说起吕仁学,老吕满是感激。
在老吕忙着清运垃圾的同时,离村委会不足100米的吕运山家,传来唱小曲的声音。走进一瞧,吕运山正吹着空调,跷着二郎腿,惬意地躺在沙发上,前面还摆着理发用的镜子和工具。
“我一辈子没成家,在外面流浪了几十年,多亏吕书记帮我想办法建了这个小屋,还鼓励我重拾理发的手艺。这不,挣了钱我就买了台空调。”66岁的吕运山老人告诉记者。
“我们村里大部分人都姓吕,他们都是我的家人,为他们办事,既是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也是作为家人的义务。”吕仁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上任以来,他多方筹集资金360万元,新修组级道路9.4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争取市水利和湖泊局项目资金24万元,新修外滩排水渠1000余米,解决了外滩5个组的排涝问题……
展望未来 充满信心
交通改善了,排涝问题解决了,吕仁学又开始谋划未来,想方设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发展村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不难办,我的新厂区9月份就完工投产,可以增加200多个工作岗位供村民选择。吕垸村地处王场镇西北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人均不到1亩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有难度。我们正在探索,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吕仁学说。
此外,吕仁学又开始考虑建设文体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作为奥运冠军吕小军的家乡,村里竟然没有像样的文体广场。”吕仁学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在村委会旁空地上修建一个文体广场,增添些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同时,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生产条件。
“上任以来,他对自己的服装厂就没怎么管过,每天都待在村里,领到的工资也全部倒贴给村里了。”该村会计聂庆梅告诉记者。
“我甘愿做一个‘赔本’的村支书。”吕仁学淡然一笑说,“家乡养育了我,这些都是我该做的!”
(文/图 刘琼艳)
运营部:0728-6238926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