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成了“大生意”?一大学生花38万元买鞋,结果...

最近“捯饬球鞋”成了风潮

有句话也很流行:

“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炒币,00后炒鞋”

原来炒币早就不流行了,小年轻都跑去炒鞋了。

而炒鞋已经脱离了鞋的实际用途

并且逐渐衍生出和股市一样

具有理财投资功能的“鞋市”

最近,不少人的微博微信都被一张图小小地刷屏了一波,“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成为新的交易术语。这年头,难道买双鞋也要先学会看K线了吗?

01

炒鞋炒出交易所,连币圈都震惊了

可能不少朋友这两天都看到了这张图:

(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知道有炒鞋的,却不知道炒鞋已经炒出了行情图,还有买卖实时报价,几乎已经和交易所没有区别。

不光如此,甚至有炒鞋客基于价格图画出了交易圈著名的五浪结构,还要进行“宏观分析”:

而作为短线炒作界的老前辈,币圈人在社交媒体上集体围观了这位后起之秀的表演,无不感慨。

02

买鞋还摇号,“炒鞋”成了“大生意”

“炒股不如炒币,炒币不如炒鞋”不知何时被传为部分人的暴富圣经。炒鞋能赚到什么程度?拿疯涨的球鞋价格来说,更直观。

2017年2月,阿迪达斯新款“椰子鞋”发布,售价不到2000元,1周内便飙涨至1万元。

2017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双售价1299元,在官方发售后没过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这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飙到7万元,涨幅超过4500%!

2018年,特拉维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双售价1299元的球鞋,不到一个月,直线涨至8000元。

在“虎扑”流传着一个炒鞋发大财的故事:一个二十四五岁的男生,从大学开始炒鞋,现在专职炒,一年能赚50万元。

据央广网报道,根据某平台统计数据:8月19日,在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达到4.5亿元。

杭州一名球鞋玩家的部分收藏

潮流单品交易平台“毒APP”数据显示,今年5月,最热卖的几款鞋市场交易价格与发售价格相比,涨幅均在100%以上,个别球鞋甚至涨幅达430%。

“平常摇不到鞋的朋友,有好几个都摇到了!”6月22日10点,球鞋爱好者田超尘的几位“鞋友”在阿迪达斯中国官方网站“摇号中签”,获得了购买一款售价为1899元银粉色YEEZY BOOST 350 V2经典鞋(俗称为“椰子鞋”)的资格。

线上登记摇号、实体店排队抽签、加价找海外代购……对很多人来说,想买到一双热门的运动鞋并非易事。

03

花38万买球鞋,南京小伙因“炒鞋”被骗

8月中旬,在南京江宁上学的卢同学向当地麒麟派出所报案,称自己买球鞋被骗了,总额高达38万元。

据介绍,今年3月25日,卢同学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姓秦,是卖球鞋的,有很强的供货实力。随后,两人添加了微信好友,卢同学还被秦某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小卢发现了之前认识的网友,而且通过聊天信息发现其他人购买球鞋收到了货,并都是正品,于是放下了戒备。

此后,卢同学开始频繁地向秦某购买球鞋,3个月的时间先后汇款38万余元,用来购买多款潮流品牌球鞋。刚开始购买的两单10双球鞋收到后,其他的却迟迟不见卖家发货。在卢同学的多番催促下,秦某给他发送了一个快递单号,但是多次查询定位一直在原地,无奈之下,感觉上当受骗的卢同学报警了。目前,江宁警方正就此作进一步调查。

04

是真的“有市场”,还是“郁金香泡沫”?

面对“炒鞋”是否涉嫌过度“饥饿营销”,相关商家也陆续做出了回应。例如,飞人乔丹品牌称aj官方不想让自己的鞋被转卖热炒,在发售的鞋帮上直接写了“notforresale”(禁止转售)的标语。美国著名帆布鞋品牌匡威也表示:“匡威从未参加,也绝不鼓励任何炒卖行为。对于线上炒卖、线下配货等现象,我们和各位一样深表意外并痛心。我们已第一时间与相关授权经销商进行了严肃沟通,取消非联名款产品的排队和抽签,严禁一切配货行为。”

在有些“圈内人”看来,跟风炒鞋的风险就是,自己并不知道所谓的“炒鞋”到底是圈内大佬设计的局还是在真心收购。市场上球鞋的价格大部分还是由限量、联名、明星上脚热点等真正的价值决定的。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被爆炒的“限量鞋”类似于名包名表,本身既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又因为稀缺性而被赋予“保值增值”功能。“炒鞋”本质上是一种投机者通过操纵体量较小的限量版鞋品市场,有意抬高市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炒鞋”的火爆,让人联想到“荷兰郁金香泡沫”和比特币的崩盘。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被投机分子从“身份的象征”炒到荷兰金融体系崩溃,而被称为“金融史上的第一次泡沫”;诞生之初的比特币,一度因其稀缺性和存在的巨大想象空间而备受追捧,在它诞生的第十年,迎来了史上最大崩盘。如此看来,“炒鞋”似乎有着异曲同工的性质,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投机者,和源源不断地被收割的“韭菜”。

05

炒鞋有风险,入圈需谨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附于炒鞋类APP存在的球鞋交易市场,几乎就是一个存在于监管真空中的另类投资二级市场,甚至已经发展出了类似期货的衍生工具,具有价格潜在波动性高、平台方缺乏监管等风险。

交易相对低频,价格容易出现剧烈波动。以某平台销量榜排名第一的鞋款为例。从7月5日至今,这双AIR FORCE共有28260条交易记录,平均每天589条记录,按照该平台每天20小时的交易时间计算,平均每小时仅有不到3条交易记录。

每双鞋都是一个独立的交易品种,品种过多会导致交易者分散,每个品种的“盘子”都很小,交易深度极差。一旦出现大额交易,价格极易受到拉升或打压。

上述APP的排行榜中,日内波幅最大的鞋款单日涨幅超过100%。就连以波动性著称的比特币都很少会有如此大的振幅。

近期不少热门鞋款的交易量出现明显增长,传说……是因为币圈势力杀过来了。如果真是如此,未来鞋市的波动性将更高。

球鞋“期货化”,平台难逃道德风险。目前,已经有个别炒鞋平台开始发行“预售券”和“现货券”等凭证,与期货的性质十分类似。

尽管据平台方描述,每一张券都对应一件实物商品,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预售券”横空出世后,球鞋交易从传统的卖家直接发货模式转变为平台寄售模式,中间环节彻底黑箱化,除了平台自己,没有人会知道卖家到底在平台寄存了多少现货,也就更不能知道是否每张券背后都对应着实实在在的一双鞋。

平台方是否会为了扩大交易规模、赚取流量和手续费而凭空“超发”鞋券,暂时还不得而知。

此外,个别平台向买方收取的所谓“银行转账费用”高达0.4%,相当于目前A股券商交易佣金平均水平的十倍。

同时,倒卖正品鞋赚取差价行为究竟是否合法,目前已经引起网友们广泛争论。有网友称,自己是潮鞋爱好者,手里钱不多就多买几双加价倒手,“以倒养穿”。但是有网友指出,倒鞋行为至少算是无证经营。“冲”字之下的炒鞋圈,我们应该多一些理性,少一点“跟风”。

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归根结底不论是限量款还是联名款鞋子本质上只不过是走路时对双脚的保护壳

对于炒鞋你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区讨论

- THE END -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