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张图片,
相信身在武汉的很多人,
一定感觉到很熟悉。
也许你并没有走进过这所校园,
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名字
▼
地大!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而就在今天,
地大又有好消息传来!
已经投入使用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
今日(25日)上午
迎来搬迁入住的第一批大学生!
“
本月25日—30日,该校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学生们(注:所有大一新生不入住未来城校区),还将陆续搬迁到未来城校区,涉及学生共计5000多人。
家长们也赶来见证这一刻!
黄瑞是材料与化学学院2018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女生,家住安徽阜阳,她从老家乘坐火车今日清晨5时抵达汉口,然后辗转来到校园,她和同宿舍的几个女生,将放暑假时已经打包好的行李,一一搬到大巴上。她说,在南望山校区学习生活一年,马上告别这里的一草一木,心有不舍。
与黄瑞住一个宿舍的女生靖佳欣,来自内蒙古。她也不远千里赶回学校。不仅如此,搬家队伍中,还有一名学生家长专门从襄阳赶来,他要和女儿共同见证“乔迁之喜”。
2018级学生刘姝彤说:“在此之前我去过未来城校区,参观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建筑,觉得全新的校园环境很优美,在那里我们将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
该校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玮说:“从南望山校区到未来城校区,变化的是空间,不变的是地大精神和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
未来已来!新校区十分高大上
据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东部,距离主校区27公里。该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部和武汉市的支持下,2013—2019年建设未来城校区。该校区建筑面积50万多平米,办学规模为师生总数1万余人。
未来城校区公共教学楼共有两栋,其中有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室120间、48间各类实验室;目前,教学楼内共计11496位固定和活动课桌椅已经全部安装完毕。
宿舍用“黑科技” 提供淋浴热水
在新校区,一栋栋大楼顶部,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地铺满屋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输送到校园各个角落。
未来城校区学生宿舍组团采用被称作“清洁能源黑科技”的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加热板结合式热水供应系统,全天候、全自动为宿舍提供淋浴热水。
据悉,按照规划,未来城校区从建设之初,就定义为“独具特色、管理便捷、绿色环保、和谐智慧的美丽校园”。
建设指挥部在智慧能源平台、校园安防平台、校园无线网络信息、校园雨水回收净化、清洁能源(地源热泵、太阳能)、实验室废水综合处理、建筑BIM信息、3D地下管网模型、图书馆创“国优”等方面,不断摸索管理新思路,突出“三新”应用,一系列举措成为未来城校区建设的特色。
说了这么多
大家肯定更好奇
新校区长啥样?
奉上一组航拍图,
让我们来先睹为快
↓↓↓
造型新颖的图书馆
大气典雅的教学楼
便捷舒适的学生宿舍
绿树林立、碧水环绕的宜人景色
彰显着自然与人文辉映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校园气质
还有它们!
▼教师的休息室
▼吃货们最关心的食堂长这样
▼小编都看饿了
▼宿舍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世今生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
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
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7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
2000年2月,学校由原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6年10月,教育部、原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延伸:关于武汉未来科技城
武汉未来科技城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确定的四家“未来科技城”之一,近年来,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较快,在光纤激光器、激光器芯片、光纤及特种光纤,新能源动力电池、存储器芯片等领域已具有一定优势,并集聚了光电工研院、新能源研究院、资环工研院等1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华为武研所、海思光电子高锟实验室等多家创新平台。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