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黄”名义考(一)

“楚黄”名义考

称黄州府及所属各县为“楚黄”

例一,称黄州府为“楚黄”。

明人晋江徐孟有《楚黄集》。按:徐孟字希孔,嘉靖(1521—1560)岁贡,曾官黄州教授。其集故有是名。楚黄即指黄州。这应是称黄州为“楚黄”的较早例证。《盛明杂剧》之《武陵春》题下署云:“明许潮撰”,又云:“楚黄时泉许潮撰;西湖孟英沈士俊评;海阳长吉黄嘉惠、荩臣程羽文阅。”其中的楚黄、西湖、海阳并称,可见是一特指的地区。同书的《赤壁游》题下,亦署云:“明许潮撰”,又云:“楚黄时泉许潮编;新安长吉黄嘉惠评;西湖端木汪楷、杓司牛斗星阅。”楚黄与新安、西湖并列,是楚黄特指某一地区的明证。

许潮,字时泉,著名戏剧家。约生于明正德年间,卒于万历(1573—1620)初。《盛明杂剧》明沈泰编。沈泰,字林宗,晚明杭州人。《盛明杂剧》编成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编成后即付刻。其中,收录许潮杂剧八种(武陵春、兰亭会、写风情、午日吟、南楼月、赤壁游、龙山宴、同甲会)。由此可知,“楚黄”之名,晚明时继续沿用。清康熙修《九华山志》李灿《序》:“闲尝旷观古来名胜,若滁阳之琅玡,楚黄之赤壁,永州之小丘,不遭诸巨公游览纪述,则山芜没而无闻矣,乌足志。”则明指楚黄为黄州府矣。清康熙十三年,于成龙为黄州知府,就任伊始,便极言“楚黄健讼,从来久矣,而安邑刁风,于今为烈”。(《于清端政书》卷二《黄州书·请禁健讼条议》)清初顾贞立《满江红·楚黄署中闻警》云:“仆本恨人,那禁得、悲哉秋气。恰又是、将归送别,登山临水。一派角声烟霭外,数行雁字波光里。试凭高、觅取旧妆楼,谁同倚?乡梦远,书迢递;人半载,辞家矣。叹吴头楚尾,潇然孤寄。江上空怜商女曲,闺中漫洒神州泪。算缟基、何必让男儿?天应忌!”顾贞立,顾贞观之姊,原名文婉,字碧汾,著《栖香阁词》。其夫官黄州。题中所谓“楚黄署中”,即指黄州府衙。

例二,称黄州府所辖麻城、红安为“楚黄”。

冯梦龙《情史》:“龙子犹《万生传》云:万生者,楚黄之诸生也。”其《麟经指月发凡》云:“顷岁读书楚黄,与同社兄弟掩关卒业。”冯梦龙(1574—1646),明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著名戏曲家、通俗文学家。他曾于明万历末年两赴湖北的麻城、黄安(今红安)讲授《春秋》。所谓楚黄,即指黄州府属下的麻城、黄安二县也。得月楼刻本《绣像平妖传叙》下署“楚黄张无咎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有人以为是冯梦龙之化名。鲁迅也提及,“楚黄张无咎序,云是龙子犹所补”,注曰:“张无咎,名誉,明末楚黄(今湖北黄岗—岗应作冈。笔者注)人,余不详。龙犹,即冯梦龙。”冯梦龙评点《太平广记钞》明天启六年(1626)沈飞仲刻本,卷首有序,文末署:“天启六年九月重阳日楚黄友人李长庚书”;次小引,未署“吴邑冯梦龙识”。其中的李长庚,字梦白,麻城人,明末崇祯间曾任吏部尚书。《道盛集》所载《东苑镜禅师语录序》之末,亦署“楚黄学人李长庚拜题”。《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十五《名宦》:“李中素,字鹄山。楚黄之西陵人。”《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十三《职官一(文职)》则载:“李中素:湖广麻城人,贡生。康熙三十四年任。卒于官(台湾县知县)。”西陵旧域包后之麻城境。明人王翘林、王翘楚《王东崖先生年谱纪略》:“(嘉靖)四十四年乙丑,先生五十五岁。会讲金陵。楚黄耿公定向督学南畿,聘请督建泰山安定书院。”王襞,字东崖,王艮之子。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擢御史,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万历中,累官户部尚书,立朝有时望。告归,居天台山,有《天台文集》二十卷。按定向系明代黄州府黄安县人。故人称“楚黄耿公”。其弟定力,为吴文华《济美堂集》作《序》自署:“楚黄门人耿定力顿首撰”。清修《法华经》《序》下署:"前翰林院编修前翰林院庶吉士楚黄张希良拜题”,而张希良乃黄安人,字石虹,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翰林。著作极多。

例三,“楚黄”范围,除了上列数例表明“楚黄”所指包括黄州州府、麻城、黄安等地之外,还要包括其他相邻各县。

清康熙间人王化龙题问津书院:“天幸楚黄留辙迹;人从洙泗识津梁。”此问津书院在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明清之世属于黄州府黄冈县。据新洲《雷氏族谱》载,新洲雷氏,初称“楚黄雷氏”。原因就在于新洲曾属黄冈也。楚黄还可西包黄陂(今属武汉)、东包蕲春诸县。如明人祁承《澹生堂诗集》有署名”楚黄张涛”之《序》,而张涛实乃黄陂长轩岭镇张家祠堂湾人,明万历时曾任都察院右御史、辽东巡扰。黄陂,古属西陵。所谓“黄郡西陵”者也。又,台州府瑞岩净土禅寺《方山文宝禅师语录》署名“法嗣先覩、祖灯、真灵等录;楚黄大石山十六世孙机云编”,其大石山,即在今黄陂区。又如清人叶封,据《少林寺志》载,曰:“知登封县事叶,讳封、字井叔,楚黄人”,而史料载,叶封,先世浙江嘉善人,后迁居湖北黄陂,顺治十六年进士,官登封知县。而佛门所称“清嘉兴金明寺晦岳洪旭,楚黄蕲水王而蕲水包今日之蕲春与浠水二县。又,今之鄂州亦曾包括在楚黄之中。明诸生徐延寿(字存永,闽县人)有诗《建州符山寺别楚黄樊山图》。所谓“樊山”,又名袁山、西山,在今鄂州市区之西,长江之南,与黄州隔江相望也。

上述资料证明,外界称呼黄州人士,也多冠以“楚黄”以示郡里。入清以后,此习不改。而在此前,几乎难以觅得使用“楚黄”的先例。所见《汪氏宗谱序》有“有若天中、上党、洛阳、蜀都、关中、晋宁、姑孰、池阳、始安、永兴、华城者;有居于永安、楚黄、大梁、鄱阳、宛陵、京兆、晋熙、泾川、青阳者。皆出自新安婺源坂上之派也。”只是署名“乾道九年仲冬之吉,太子宾客、观文殿学士,晋知左丞相、吴门范纯仁拜书”,其中有“诈”:“乾道九年”乃南宋孝宗时(1173) ,而范纯仁(1027- 1101)乃北宋名相范仲淹之次子。年代不合,不可采信。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