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游泳圈也能溺水?小心你的游泳圈变“夺命圈”

夏天,游泳是很多人的挚爱

即便不会游泳的

套个游泳圈

在清凉的水中泡着

也是不错的选择

然鹅

你知道吗?

有时候,一不小心

游泳圈还会变成“夺命圈”

曾有一个这样的案例:

一个套着泳圈的孩子

在游泳馆里经历了一段生死时刻:

一个女童带着游泳圈游泳时,突然身体失去平衡,头部朝下。因为游泳圈还在孩子身上,孩子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翻身。双腿一个劲儿的在水面上挣扎,72秒后孩子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才被人救起。

小小游泳圈竟然变成“夺命圈”

游泳时还有哪些

我们难以察觉的危险因素?

他人不慎溺水该如何营救?

我们有请襄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医师苏新科为我们讲解

夏天游泳是襄阳人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之一,大家在身心愉悦、享受凉爽的同时,往往也有一些悲剧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概有57000人死于淹溺,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150多人因溺水而死亡。在青少年的意外死亡中,溺水是头号杀手,如果这时候在旁边的人懂得一些急救知识,就能够挽救一些生命,阻止悲剧的发生。

溺水小于10分钟,还有生还机会!

很多人认为,淹溺者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已经死亡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临床研究显示,如果淹没的时间小于10分钟,那么患者基本上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遇到溺水,手拉手施救很危险!

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复苏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救援者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许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救援者常常在下水营救过程中死亡。因此非专业救生人员建议尽量不要下水。如果落水者离岸较近,我们可以尝试从岸边递去树枝或者是衣服。如果落水者离岸较远,我们可以抛掷绳索或者其它漂浮物,如果不得不下水,建议借助船或者救生圈等漂浮物接近落水者。

另外,两个人同时下水,比一个人下水施救更安全。但是多人手拉手下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链,常常因一人脱手而导致多人同时死亡事件的发生,应该是被明确禁止的。

哪种溺水需要做心肺复苏?

落水者被打捞上岸后,如果只是不停咳嗽,说明问题不大,这时候我们仅仅需要做观察处理就可以了。如果落水者失去意识,但是呼吸正常,我们需要及时送医。最危险的一种情况,落水者既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这就要求尽快对他进行做心肺复苏。由于溺水的主要病理是缺氧,所以它的心肺复苏步骤和一般心脏骤停步骤是不同的,需要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开始,而不是胸外按压。首先应该立刻清除患者口鼻中的水草和泥沙,然后尽快开始人工呼吸。我们首先要捏住患者的鼻子,然后采用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要求吹气的时间应该是大于1秒钟,人工呼吸有效的标志是,能够看到患者的胸廓在起伏。

如果溺水者对初次通气没有反应,接下来我们需要做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在两乳头的中点,也就是我们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我们强调要快速有力地按压,也就是说按压的深度要超过5厘米,按压的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120次。在按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做人工呼吸,我们要求做30次胸外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这样是一个循环。

小心游泳圈变“夺命圈”!

家长带孩子去学游泳的时候,不要以为带了游泳圈就万无一失,游泳圈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常常有孩子们从游泳圈中滑落而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

游泳圈 ≠ 救生圈

我们平时用的五颜六色的游泳圈

其实很多都只是

玩!具!

玩!具!

玩!具!

游泳圈与救生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属功能;而游泳圈被定义为水上玩具,执行的只是玩具标准。

与真正的救生圈相比,游泳圈重量太轻,很难准确投掷,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很差,极易爆裂;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

下水游泳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

下水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否则会因为身体僵硬和抽搐而导致溺水的发生。

动作一:放松颈部肌肉

双手叉腰,头部向前后左右拉伸,并转动,重复10次左右即可。

动作二:肩部、腰部肌肉拉伸

双脚张开,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向上伸展,伸展身体往侧弯腰,左右边各做20个,再缓缓转动上半身。

动作三:放松手臂肌肉

双手呈八字向上外伸,上下转动,重复15次左右即可。

动作四:拉伸腹部肌肉

双手叉腰,身体慢慢往后仰,还原再重复。

动作五:拉伸腿部韧带

一腿弯曲蹲下,一腿伸直膝盖,身体微侧,左右各做10次。

动作六:拉伸阿基里斯腱

弓箭步站立,一腿弯曲,一腿向后蹬直,左右各坚持10秒,可重复。

策划:姚敏

制作:肖清心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关注

免责声明

本文为“荆楚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